我国对外贸易延续了去年年底以来向好的走势,2月份进出口总值呈现两位数增长。海关总署8日公布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71万亿元,增长21.9%。其中,出口8263.2亿元,增长4.2%;进口8866.8亿元,增长44.7%,增速创5年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受进口意外暴涨影响,2月出现603.6亿元贸易逆差,这是自2014年2月以来,中国贸易账首次出现逆差。分析人士指出,导致2月逆差的原因主要为春节因素,以及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这些都是短期性因素,从中国外贸的整体情况看短期趋势向好。
对于2月份出现的贸易逆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指出,2月份出现贸易逆差主要与春节因素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进口额大幅上升有关,出现3年以来的首次逆差,这种情况应该不具可持续性,因此对人民币汇率影响有限。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刘学智认为,2月出现贸易逆差,一是季节性波动因素,一般2月、3月会因季节性波动出现逆差状况。二是因为进口比较大,出口并没出现问题,还是正增长。三是主要大宗商品价格较去年大幅增长。
从历史数据看,春节因素导致贸易差额以前经常出现,春节因素消失之后,贸易差额将恢复正常。数据显示,2015年2月末春节,3月的贸易差额由2月的3700亿元锐减至180亿元;2012年1月末春节,2月贸易差额由1月的1700亿元(顺差)锐减至-2000亿元(逆差)。而今年春节为1月末,与2012年春节时间几乎相同,因此也同样出现贸易差额的急剧减少甚至贸易逆差。
此外,对比去年数据发现,进口商品的数量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价格较去年同期出现了相当大的增长。数据显示,前2个月,进口铁矿砂价格上涨83.7%,原油价格上涨60.5%,煤价上涨1.1倍,成品油价格上涨48.6%。
刘学智认为,进口需求大幅增长,说明内需增强,经济企稳回升。如果大宗商品价格继续涨,进口会进一步回升,那也不排除下个月继续小幅逆差的可能。一季度的季节性因素过后,进出口应该会恢复顺差的格局。2月贸易逆差不是趋势性的,只是季节性的,因此也不会对人民币形成进一步压力。
数据还显示,2月外贸出口先导指数继续上升1.2个点至40.2。其中,根据网络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当月出口经理人指数回升0.1至41.6;新增出口订单指数、经理人信心指数分别回升0.2、0.6至44.1、47.8,企业综合成本指数回落1.2至21.6。
张永军指出,从外贸情况看,近期状况略有好转,但从国际大环境看估计也不会有太明显的复苏,从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看,对外贸的描述是优进优出,也表明中国更重视进出口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华泰证券宏观分析师李超指出,2月进口数据进一步佐证了一季度经济景气度较好,但这主要是由国家供给侧和需求侧政策结合所致,总体来看,虽然经济健康程度在提高,经济内生增长的动力仍较弱,经济的最大不确定性来自出口,既可能带来复苏,也可能出现冲击经济的黑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