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昨日,沪深两市今年共有409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存在减持行为,其中,4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套现金额在10亿元以上,减持过亿元的公司也有近百家。由此可以看出,2017年上市公司减持数量并没有减少,而是愈演愈烈。
为什么这些公司迫不及待的减持公司股票?一句话,就是对上市公司没有信心,拿钱走人。但是这种行为对中小投资者来说,伤害却是不言而喻的。
今年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案例:公司大股东利用高送转打掩护减持套现。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发布2016年高送转的公司中,赢时胜、云意电气、和邦生物、中能电气等公司在高送转的背后,公司均发布了大股东减持相关公告。其中,和邦生物3月15日晚公告称,第一大股东和邦集团于1月4日、3月10日、3月14日已合计减持公司5%股份。
对于大股东的减持套现,也有专家表示,资本市场为众多民营企业提供了财富迅速增值的机会,但很多股东减持套现后不愿再从事实业,这无疑会让实体经济面临不断“失血”的风险。
因此,如何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将成为资本市场的紧迫任务。虽然2016年1月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对重要股东减持作了进一步规定,但事实上,大股东仍可以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方式,轻松绕过《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中的相关条例。
笔者认为,规范大股东的减持行为,离不开疏、堵结合的方式。首先,大股东有依法减持股票的权利,对其不能一堵了之。所以,应加强对其减持行为的规范和疏导,例如可以从延长锁定期和加强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规范,或者从减持比例上加以限制,都能很好地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其次,需要堵住大宗交易的漏洞,预防大股东从这个渠道减持套现资金,同时,应该禁止上市公司一边高送转,一边大幅减持。只有这样,才能让大股东减持更趋理性,让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