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开展2650亿元1年期MLF操作,利率持平于3.30%。这是9月份以来的第二次MLF操作,10日前,央行刚刚全额续作到期MLF。昨日在无流动性工具到期的情况下,央行直接选择开展MLF,令市场有些意外。
对此,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央行新作MLF有三方面考虑:第一,根据财政部此前文件要求,9月份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集中发行期,在9月7日全额续作MLF到期量后,本次新作2650亿元1年期MLF补充因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导致的流动性缺口,避免流动性环境遭受较大的冲击。第二,中秋节假期和国庆假期来临,公众现金需求增大,最近三年9月底流通中货币(M0)均环比增长2000亿元左右,央行意在投放流动性。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有鑫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央行此次新作MLF符合市场预期,体现了央行调控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基于9月份流动性扰动因素增加,市场之前普遍预期下半月还有一次MLF操作,因此,本次操作并不意外。9月份是地方政府债券集中发行期,此次主动释放流动性,可缓解流动性缺口。而且中秋和国庆假期即将来临,居民和企业现金需求增加,为避免对市场利率造成冲击,央行提前释放流动性稳定市场情绪。
明明认为,此次前瞻性操作特征显著。“当前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面临内外压力,维持利率平稳运行、营造稳定的金融环境十分重要。在此背景下,央行操作更加突出前瞻性,即在流动性面临收紧压力之前开展对冲操作,维持资金面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此次MLF操作,类似降准,释放流动性。”明明认为,在市场流动性存在较大缺口、内部需求平稳、信用扩张不通畅的环境下,通过MLF投放或定向降准加大基础货币供给、提高货币乘数是较为适宜的手段。本次MLF操作替代定向降准,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
明明表示,人民币汇率近期稍有贬值,昨日人民币中间价低开147个基点。在内外均衡矛盾下,稳定内部均衡显得更为重要。央行近期的货币宽松和流动性持续投放彰显维持内部均衡的意图,外部维持汇率的市场化波动。
展望未来,明明认为,在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过程中,定向降准来放大货币乘数是助力宽信用的重要方式。当前存款增速缓慢,中长期流动性缺口仍然存在:一方面10月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量和第四季度MLF到期量较大;另一方面,今年以来的MLF大量操作造成了MLF余额的快速攀升。从工具对冲的角度看,9月底美联储再次加息概率较大,我国央行大概率小幅跟随加息,这时的定向降准对冲显得更为重要。“预计10月份前后再次实施定向降准措施。”
王有鑫认为,考虑到当前国内外的复杂性,在信贷传导机制并不顺畅情况下,央行可能在9月底继续采取相关操作向市场提供流动性,以平稳度过来自内外部的叠加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