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排队企业一个月减60家 24家终止审查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朱宝琛 2018-02-09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IPO严审下,企业要思考如何做得更好,中介机构要考虑如何做得更规范

“对于发审委严格审核IPO申请企业,谨慎投票,周边的人基本上都表示理解和支持,因为其最终目的是要让优质的企业上市。”一位来自中部地区的保荐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她进一步表示,IPO严审下,对拟上市企业、中介机构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企业要思考如何做得更好,中介机构要考虑如何在这过程中做得更规范,让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获得发展、壮大。

通过率不到五成

“否决率这么高,我们同事有的甚至开玩笑说都不想干了。”一位来自上海的投行人士在与记者交流时表示。

据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发审委已经审核了54家(包括二次上会但不包括取消审核)企业的首发申请,其中,23家获得通过,28家被否,3家暂缓表决,通过率仅为42.6%。

而值得关注的是,其中还不乏一些“N过1”的情形:1月10日4过1、1月23日7过1、1月24日5过1、1月26日5过1、2月7日3过1。

相比之下,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9月底,也就是新一届发审委成立之前,发审委共计审核了390家公司的IPO申请,其中有328家过会,通过率为84.1%。

“与此前相比,现在的IPO审核确实是越来越严格了。”上述来自上海的投行人士称。

事实上,IPO上会被否率上升贯穿了2017年始终,在去年下半年显得尤为明显,频频出现单日IPO上会被否率高的现象,这背后折射的是发审委审核尺度越来越严。

同时,低通过率与新的IPO发审规则以及对IPO发审委委员的评价、终身追查、督查以及纪律检查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密切相关,业界认为,未来这一趋势还会延续。

上述中部地区的保荐人表示,当前IPO否决率高,体现了监管机构为资本市场选出优质投资标的,为投资者重塑健康、可持续的资本市场的决心。

“如何既能很好落实严监管理念,又能利用资本市场服务好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好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监管机构和各市场参与主体在这方面都应该做足功课。”上述保荐人说。

业内人士表示,这也再次给那些希望上市的企业提了个醒,“打铁还需自身硬”,一定要苦练内功,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真实公正地衡量自身是否符合过会上市标准。

提问更多样

IPO被否的数量大幅增加,在业内人士看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质地相对差一点的企业集中上会,“所以,IPO被否数量增加也很正常,还是要理性看待,没必要搞得人心惶惶。”

在2017年前三季度,市场关注IPO被否率上升问题时,解读的发审委审核方向多集中于IPO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利润规模、独立性等方面。但是去年10月17日新一任发审委开审之后,出现了“6过1”“4过1”以及3家上会全被否的审核结果,市场开始重新解读“大发审委”的审核逻辑。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的发审委审核逻辑是不仅需要申请材料真实性、盈利能力具有可持续性、独立性等,还需要内控完善、规范及有效性,审核尺度全面从严。

这一点,通过发审委的提问,也可窥见一二:从近期发审委询问的问题来看,呈现出多样化状态,像上会企业财务的真实性,业务的合规性,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性、关联交易、应收账款、结算方式等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下转A2版)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