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新股“破发”遍地 小米难逃劫数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倪伟 2018-07-10 07:41:3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本报记者 倪伟

2018年港股市场迎来IPO大年,截至7月9日收盘,共有107家新股登陆港股市场交易,数量较去年同期增幅53%。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新股赴港上市热情高涨,但破发率却高达70%。其中受市场关注的明星新股小米,7月9日上市首日也难逃破发的厄运。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市场近期投资情绪平淡、企业盈利与估值不匹配以及认购倍数低于预期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港股市场今年大面积的“破发泥沼”。

今年以来七成新股破发

9日,港股市场上的一件大事,就是明星新股小米正式登陆港交所挂牌交易。尽管该股以招股价区间下限17港元开盘,但仍未能逃过破发的厄运,最终以16.8港元收盘,跌幅1.18%。

事实上,小米的破发并没有让市场过分意外,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新股破发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据万得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已经赴港上市的公司中,已有七成身陷“破发泥沼”。截至7月9日收盘,今年共有107家新股登陆香港市场,相较于2017年同期的70只新股,数量同比增加53%。而这107只新股中,已经有73只出现破发。

横向来看,今年以来香港IPO数量达到全球首位,但纵向来看,新股数量的增加并未能带动融资额的增加。今年这107家新股合计募资金额仅达769.2亿港元,而2017年同期70只新股募资额为552.3亿港元,若除去小米单家高达243.85亿港元的融资,2018年港股新股的平均融资额低于去年同期逾38%;即使算上小米的融资额,今年的平均融资额仍然未能追上去年同期水平。数据显示,目前募资额处于自2016年同期以来的低位。

市场人士表示,港股市场新股发行的定价制度非常市场化,没有所谓的市盈率限制,因此,港股IPO先天就存在信息不对称,公司大股东和财务投资者一定力求发行价能最大程度反映公司的公允价值,或是以比公允价值更高的价格上市。因此如果不考虑投资者情绪的因素,短期内从基本面预期差来看,新股破发率本身就会偏高。而去年同期上市新股的破发率为47%,今年破发率则高达逾70%,主要还是因为市场投资情绪平淡、企业盈利不足以支撑估值以及认购倍数低于预期所致。

三因素致破发蔓延

首先,年内市场交投情绪下降导致新股“估值梦”破碎。2月以来,港股市场冲高回落,受到外围不确定因素的冲击和内外资金面的压力,市场情绪明显偏负面。而今年港股市场为新经济公司打开了上市的大门,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由于这部分公司无法用传统的市盈率估值方式为其估值,市场就会以“概念”、“造梦”的方式,线性思维地将其对标国内外已经成功的行业巨头,人为地拉升其估值预期。这种高企的估值往往是寄望于投资者亢奋的情绪支撑,但以情绪支撑的估值本身并不坚固,如果市场投资者的情绪忽然转向,就极有可能引起恐慌抛售。

其次,企业盈利无法支撑市场估值。去年以来,港股市场一路走牛,市场整体估值快速上行,其中,新经济股格外受到资金追捧,估值急速上升。而实际上,这些新经济股的真实业绩,并没有追上估值上升的速度,甚至出现了明显背离。估值得不到业绩的有效支撑,当市场遭遇调整,这部分没有基本面支撑的个股,首当其冲成为资金抛售的目标,因为长期来看,股价终要回归企业的实际盈利水平。

第三,认购倍数低于预期造成上市后的抛压急升。由于香港券商多数都能提供收费便宜又方便的杠杆操作(孖展)打新,杠杆打新不但有更大的中签概率,又不用锁住投资者大部分本金,因此这种打新方式在香港股市认购新股时非常常见。但如果加杠杆认购新股遭遇超募倍数低于预期,就会出现过度认购的窘境。此次小米就是如此,由于市场投资热情消退,小米公开发售超额仅9.5倍,和今年平安好医生的650倍、阅文集团620倍超募规模相比,相去甚远,因此极易出现过度认购的情况,并且其国际发售也只获轻微超额认购。此时,认购者只能要么补充交易保证金,要么上市当日卖出超购部分降低风险。这就导致了上市后抛压急升,为新股破发推波助澜。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