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高质量增长效果需要相关指标来衡量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许岩 2017-12-28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

毋庸置疑,中国经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果说过去观察经济重点是速度与规模,那么,今后的重点则将从重速度与规模转向重质量,谋求高质量的发展。当然,也需要有更多反映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指标,以及体现创新状态和实际成效的指标,来客观反映这种变化和发展。

中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增长?作为衡量高质量发展的一部分,相应的指标体系如何建?具体到统计指标该如何完善,更好地提供决策依据?就此,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证券时报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

潘建成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深化改革和开拓创新是着力点。高质量增长的效果如何,需要相关指标来衡量,就如同用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经济数量增长一样。

他建议,以前统计对象以企业为主,以后应更多关注人的统计,比如就业、失业、居民消费行为等方面。可以构建人民美好生活水平指数和发展平衡充分指数,分别反映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增长及满足程度,以及动态监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改善的进程。

深化改革开拓创新

是着力点

证券时报记者: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如何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潘建成:将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求,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淡化经济增长的数量要求,或者说速度要求。比如制定经济发展目标,主要的考量指标是质量、效益是否能够提升,而不是达到什么速度;比如会更加关注实现目标的路径和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要看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能否得到更好保护,看是否体现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等;比如会更关注民生的改善,关注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等。

从制定经济政策和实施宏观调控方面来看,将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求,意味着将更多地从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角度,综合地、系统地制定政策,实施调控,而不必过度关注经济增长数量的短期波动。

也就是说,经济运行的国内外环境是错综复杂的,对经济运行的短期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需要关注的只是本质的、趋势性的因素,而不要过度关注偶然的、暂时的因素,即便这些因素带来的短期影响可能会比较明显。相对来说,就业既是最重要的民生,同时也是比经济增长更稳定的指标,因此失业率应该成为更重要的宏观调控依据。

证券时报记者: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何衡量高质量发展?

潘建成:目前我国经济的新动能不断增强,比如在移动互联方面,比如在共享经济方面,我国取得了全球相对比较领先的发展,促进了资源更有效的利用,这就是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表现。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还不高,推动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深化改革和开拓创新是着力点。深化改革,要努力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在继续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为抓手的改革举措的同时,着力点应放在提振实体经济上。大力培育新动能,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切实促进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关键一环是改变过去的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就是要完善鼓励原创的外部环境,包括建立更加完备高效的专利保护制度,以及宽容失败、鼓励原创、杜绝山寨的创新文化。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扭转过去唯GDP论的衡量标准,今后不妨着重从四个维度来评判经济发展的质量:一是创新及经济增长新动能,比如新兴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等;二是效率,比如全要素生产率等;三是产品质量,比如中高端产品占比等;四是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比如单位GDP的能源消耗、产能利用率等。

建立高质量发展的

指标体系

证券时报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请问该如何理解?

潘建成: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我们需要通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来实现这样一个复杂的目标。这里所说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这个复杂工程的基础框架,这个基础框架需要各个方面的架构支撑。

建立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就是要具体明确高质量发展具体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考察,去把握;建立政策体系,表明在建设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需要诸多政策的协同配合,包括改革的举措,宏观调控的举措等等,这些政策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标准体系是指衡量经济发展的质量程度,如何才算实现高质量增长?这个高质量标准也不是单一标准,而是针对复杂的形势建立的复杂的标准体系。

统计体系是指,在确定了指标体系之后,需要有数据采集的手段,需要将这些指标的数据通过科学的、客观的、高效的方法将数据采集上来,加以分析,动态监测高质量发展的进程;绩效评价是指从各个方面评价高质量增长所取得的成效,比如全要素生产率是否保持持续增长,比如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是否持续降低等等。

政绩考核主要是指针对地方党政领导的政绩考核体系,关键在于改变过去考核中过度参考GDP等与经济数量增长关联度大的指标,二是要考核地方党政领导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所取得的成效。这些体系相互依靠、相互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框架,缺一不可。

证券时报记者:这些指标体系里面特别提及统计指标,如何调整统计指标更好地服务高质量经济的发展阶段?

潘建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我国目前的经济生产能力在总量上已经可以较好地满足人民的总体物质文化需要,与此同时,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一方面对物质文化的供给提出更高质量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

为此,政府统计工作也迫切需要围绕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调整我们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在进一步提高以经济总量统计为核心的统计数据质量的同时,突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对人民美好生活水平以及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动态监测,定量把握改善进程,总结推动改善的经验,了解制约改善的矛盾和问题,从而为持续提升人民美好生活水平,化解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政府统计应更多地

反映人的发展

证券时报记者:您提到在进一步提高以经济总量统计为核心的统计数据质量的同时,突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对人民美好生活水平以及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动态监测,对应到具体统计指标完善上,您有什么建议?

潘建成:首先应该构建人民美好生活水平指数,充分反映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增长及满足程度,正确引导全社会更多地关注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升民生福祉,需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增长。

人民的美好生活既包括物质、文化的需要,也应充分体现在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以及涉及就业、教育、健康、养老、住房等民生方面的诉求上。从统计的角度分析,可大体分经济生活、就业状况、文化教育、民主法治环境、生态环境、法治、社会保障、社会文明、经济安全等几个方面。

经济生活包括收入、房产、金融资产、汽车等固定资产等,还应包括体现收入稳定性的指标、收入结构、家庭负债情况等等。就业状况包括城镇化发展、城镇新增就业情况、调查失业率等,同时还应包括老百姓关注度比较高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市场的成熟度等指标。

文化教育包括民众受教育程度、文化以及大文化概念,除文学艺术电影电视等文化娱乐外,似可包括体育、旅游、休闲度假等市场及产业发展状况等。民主法治环境,从民主来看,涉及民主形式的丰富程度以及民主渠道的拓宽程度等等,包括民主政治关联统计数据,如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数及对政府决策的影响程度等等。

从法治来看,可考虑群众安全感调查统计数据、律师人数、行政诉讼案件审理数等等,以及反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的相关指标等。生态环境方面可考虑将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与景气中心开展的公众生态满意度调查结果结合,在计算方法上进行改造,形成年度可比的生态环境综合指数。

社会保障方面包括基本医疗、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还应包括社会救助、慈善、妇女儿童权益、老年人关爱以及残障事业等等。社会文明包括社会公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调查数据,衡量社会诚信环境的关联指标,反映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伙伴关系以及契约精神等方面的与社会和谐相关联的指标,反映社会公众心态的相关指标比如是否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等,以及反映公共秩序的关联指标等。经济安全则包括反映通货膨胀、金融风险等关联指标。

其次,构建发展平衡充分指数,动态监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改善的进程。从统计的角度分析,平衡充分指数大体可包括以下内容: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发展差距、区域发展差距、民生短板、投资、消费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平衡。

加大统计改革力度

适应新时代发展

证券时报记者:对于建立高质量增长的统计指标体系,您还有什么建议?

潘建成:从以上两大指标体系的构建情况看,有不少数据是缺失的,或者数据不稳定、波动大、质量不高、口径变化多等等。因此,需要加大相关领域的统计改革和转型,促进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首先是在保证物的统计质量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更多关注人的统计。长期以来,政府统计主要围绕经济统计开展,统计对象以企业为主。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政府统计更多地反映人的发展。

以房地产数据为例,目前特别需要的房地产关联统计数据包括:全国及各地区尤其是目前657个城市(含360个县级市)的住房自有率、住房空置率、目前意向购房者中自住需求、改善需求和投资需求的比重等等统计指标,也包括这些城市人口流入、流出的现状及趋势等关联统计数据。

其中,通过调查设计,使样本中的不同收入群体、不同职业群体、是否户籍人口等可以进行对比分析,使涉及房地产的政策决策精准到位。事实上,开展一次覆盖这657个城市的专项调查(比如:直辖市以区为总体,其他城市以市为总体,以每个城市/区3000个样本,全国总计调查200多万家庭即可),就可以得到足够准确、可靠的信息。

其次,在保证针对总量、平均数的统计更加全面、系统的基础上,更多关注结构性指标统计,以更有效地监测发展中的不平衡状态。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发展不平衡的突出表现,要准确监测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就需要准确获得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可见区域结构是非常重要的结构性指标,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重视地区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还需要关注更多的统计指标的全国匹配性,比如城乡居民收入、各地投资统计数据等等。

再次,要进一步加强对创新、质量、效率方面的统计,更有效地监测发展的充分性。要认真分析,哪些指标反映的现象确实属于能够真正推动创新、增强新动能的,哪些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新兴经济的表象,实质上更多的可能装的仍是传统经济的内容。

中国经济将延续

平稳发展态势

证券时报记者:您对2018年中国经济怎么看?新动能的培育如何加快推进?

潘建成:中国经济将延续平稳发展态势,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质量更高,也更健康。培育新动能方面,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

俗话说“不破不立”,只有坚决地破除无效供给,清理僵尸企业,才能为发展培育新动能腾挪更广阔的空间。在此过程中,要遵循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多地用市场的方法去破,用市场的方法去立,这样的经济体系才会更加健康,更加有活力。

与破、立相配合的是,需要加强供给环境的完善,其中降成本是重中之重。应该认识到,2017年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局面,企业效益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产品或服务价格的上升。但价格上涨是不可能长期持续的,而且上游产品价格的过快上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下游产业的成本上升压力。因此,巩固企业盈利水平,需要在降成本上下大力气,包括进一步减税降费,尤其是加大力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应成为2018年的重要任务。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文退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