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备受金融监管部门的重视。9月18日,央行召开座谈会,听取部分银行服务民营企业的情况和相关意见建议。这是两周内第二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如何加强民企金融服务。
对此,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基础性原因看,民营企业规模通常较小,往往缺乏金融机构认可的担保物和抵押品,财务制度不健全也加剧了民营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信用信息不对称,银行审贷成本偏高。这就造成商业银行在为一些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过程中,难以达到互利互惠,银行获得的收益较难完全覆盖风险。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金融强监管趋势下整个融资环境偏紧,使得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下降,而金融机构收缩融资的主要对象则是民营企业或中小微企业;二是在经济整体稳中趋降环境下,民营企业受去产能、去杠杆等政策的影响更大,这使得民营企业债务再融资面临的挑战更大;三是今年以来民营企业出现了债务违约潮,使得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服务更为谨慎;四是相对于民营企业,金融机构对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具有天然的信任和偏好,大量资金流入到国有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
王青认为,短期来看,当前监管层的工作重点之一是打通货币政策传导路径,引导“宽货币”向针对民营经济、小微企业的“宽信用”转变。短期内监管层或将通过强化金融机构绩效考核与小微信贷投放挂钩的机制,引导信贷流向;随着前期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央行仍有可能继续出台定向降准措施,为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民营经济、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提供正向激励。
黄志龙表示,首先是缓解整体社会融资环境偏紧的状况,其次应适当鼓励金融机构提高对民营企业的风险偏好,甚至要求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比例做出明确的要求。
王青表示,长期而言,建立起针对民营经济、小微企业的竞争性金融服务机制,才能提供从根本上缓解民企融资难问题的市场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