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四季度惊艳开局外围市场走强封住A股下跌空间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朱贤佳 2017-10-16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美股四季度再度惊艳开局。近期,美国国会通过预算解决方案,为推进税改落地奠定了关键基础。同时利好经济数据接连出炉,进一步提振了投资者信心。10月份前两周,美股市场马不停蹄持续上涨,三大股指不断刷新历史高位。欧洲、亚太股市受到感染,一并创下新高。在此轮大涨中,MSCI中国指数市盈率与上证综指市盈率差距创下3年来最低水平,这显示出国际资本不断流入A股。在外围持续走强的氛围中,A股的下跌空间正不断被封住。

牛市氛围在全球市场蔓延

2017年3月9日,美股迎来了牛市八周年。就在华尔街担忧美股涨过头之际,市场再度以不断创下新高回击类似的担忧。

过去两周,投资者对特朗普税改有望在年内落地的乐观预期重燃,激励美股持续上涨。今年来,美股三大股指连续突破历史高位。其中,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46次创新高;标普500指数43次创历史新高,截至10月11日连续7个交易日创新高,为近20年来首次;纳斯达克综合指数55次创新高。在美股的优异表现下,连华尔街从业人士都感到惊讶——市场似乎早已忘记了那场百年不遇的危机。

目前,华尔街投资人对特朗普新政的满意度有所上升,投资者看到税改利好兑现的希望。上周四,美国众议院通过2018财年预算案,其中包括一项税改调解措施。如果该预算案获得参议院通过,将触发预算调整程序。在这一调整下,共和党人可以以51票的简单多数在参议院通过税改,而不需要常规的60票。这意味着共和党人希望在今年内通过税改计划的努力有望达成。对特朗普政府和国会共和党人推动的大范围下调公司税前景的乐观预期重燃,机构预计这将为上市公司带来更多的利润增长空间。

美国的经济数据也逐渐抵消了美联储渐进缩表带来的紧张气氛。日前,美国商务部公布的二季度GDP增速终值达到3.1%,好于预期,并创下2015年一季度以来的最快增速。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公布的美国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升至60.8,创下13年来最高水平,连续第13个月维持在50的荣枯临界点以上。非制造业PMI达到59.8,大幅高于预期,创2005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美股带领下,牛市氛围正迅速向全球主要市场扩散。进入10月份,欧洲股市不断刷新历史新高,日本股市日经指数在11日收于20年高位。11日,MSCI明晟全球市场指数触及纪录493.25点。

对于这场以美股为首的全球牛市,美国著名投资咨询机构瑞索尔兹(Ritholtz)财富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布朗表示,投资者正看到全球经济同步复苏。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德国8月贸易顺差加大,8月经季调后出口环比增长3.1%,为12个月以来最强出口表现。德国进出口增速均强于预期,经常账数据也好于预期。德国作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其经济复苏对整个区域的提振作用不言而喻。同时,英国也正在解决“脱欧”带来的种种问题。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最新讲话透露,不论是新政府的组建还是“脱欧”的政策方针,英国政府都将拿出平稳过渡的方案,这些消息都给出了积极信号。

A股有望走得更远

在一片繁荣的同时,“泡沫论”也不绝于耳。统计显示,目前美股市场估值已升至2000年科技股泡沫以来的最高水平。基于席勒市盈率(Shiller PE)的维度观察,目前标普500指数的席勒市盈率达到31.11倍,几乎是历史平均水平的两倍。即便以常用的市盈率计算方法计算,标普500当前市盈率也高达25.42倍,显著高于15.68倍的历史平均水平。当前标普500指数18倍的12个月动态估值已经明显高于1990年以来15.6倍的历史均值。其他指数如纳斯达克、道琼斯、罗素2000亦是如此。

在对美股的“恐高”背后,国际市场“聪明钱”不断进入中国企业,希望从中寻找到更高性价比的投资标的。

根据已公布的利润数据,截至10月初,MSCI中国指数市盈率为17.4倍,而上证综指市盈率为17.5倍。两者差距创下自2014年7月以来最小数值。2014年7月,A股市场掀起了不小的涨幅,带动股市估值上涨至MSCI中国指数的两倍。从历史数据来看,自1997年开始追踪此数据以来,MSCI中国指数的估值从未超过上证综指。现在仅仅0.1倍的差距显示出,A股相对于中国在离岸交易股票的溢价快要抹平,这是20年来头一遭。分析人士指出,MSCI中国指数持续走强,是国际资本看好A股未来的直接表露,更是对中国经济的一种肯定。外围市场集体走强,也封杀了A股大幅下挫的空间。

目前全球资金对以中国市场为首的新兴市场颇为乐观。海外机构数据显示,截至10月第一周,全球机构连续第四周买入新兴市场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其中资金流入最多的市场是巴西、中国A股市场及中国港股市场。

富兰克林邓普顿、贝莱德的基金经理认为,这种势头只是个开始。他们预测,发展中国家的股票和债券未来几个月和几年都会持续上涨,因为新兴市场资产过去5年的涨幅大幅落后于美国资产,在经济复苏支撑下,这些资产将展开补涨行情。

当前,全球资产价格高涨,市场逐渐担忧这种涨势难以为继,尤其是美联储缩表在即,紧缩的流动性对市场短期冲击不容小觑。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新兴市场债券负责人迈克·戈迈兹表示,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新兴市场仍将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稳定,资产负债表将在经济增长下不断得到修复。

根据美银美林的一项调查,全球基金对新兴市场的超配比例达到2007年以来最高水平。据美林美林9月份的基金经理调查,机构大幅超配了新兴市场股票,超配资金占比净资产的47%。不过,投资者仍然在上涨中抱有一份谨慎。调查显示,为规避股市调整,机构采取避险操作的比例创14个月来最大月度增幅。全球基金中只有25%的投资者预计,未来12个月的经济将会更强劲,而年初这个比例为62%。全球基金平均持有现金9月份下降至4.8%,但仍高于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4.5%。

此外,A股今年的三季报行情也颇被外界看好。10月中旬是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陆续披露的窗口期。截至11日,沪深两市共有1342家公司披露2017年三季报业绩预告,有1021家公司业绩预喜,占比76.08%。其中,234家公司三季报业绩有望实现翻番。

目前,外资已经开始抓紧在其中寻求布局空间。高盛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的阶段,AI、智能物流和电动汽车等科技行业迅猛发展,民众未来的生活方式可能重塑,这也可能会对全球股市的投资产生重大影响。为此,高盛从18个子行业中选出了50只股票,称之为“新漂亮50”,上述行业占比得到提升。

科技股再度被寄予厚望

投资人普遍看好四季度行情,其中科技股被寄予较高的期望。回顾2017年整个市场的演绎逻辑,科技股无疑是上涨中的绝对主力。其间,美股、A股的科技板块几乎同步上扬。大多数机构认为,四季度全球市场仍将是科技股的天下。近期,科技行业中的谷歌、微软、亚马逊等累计涨幅均超2%。中国概念股中的科技股涨幅更大,阿里巴巴周涨幅接近4%,京东接近3%。

近几年科技企业盈利大幅增长,科技公司多为拥有大量资金的“现金牛”巨头。穆迪预计,美国公司囤积在离岸的现金总量约达1.3万亿美元。五大“金主”分别是苹果、微软、谷歌母公司Alphabet、思科和甲骨文,这些科技公司88%的现金都留在了境外。在税改利好下,这部分资金将回流美国本土建厂研发,带动产业链发展。

本轮大涨中另外一个亮点是“中国元素”——带有“中国元素”的科技股涨势开始盖过美股本土科技股。截至11日,阿里巴巴收涨0.86%,报184.69美元,连续3天创收盘新高,并创下连续9个交易日连涨的纪录。目前,阿里巴巴市值超过4700亿美元,已经领先亚马逊。阿里巴巴成立时间比亚马逊晚四年,1999年成立,2014年9月在美国上市,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交易平台。亚马逊成立于1995年,是全球五大科技巨头之一,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

过去一年,亚马逊股价大部分时间明显领先阿里巴巴。2016年9月底,阿里巴巴总市值为2600多亿美元,亚马逊当时已拥有近4000亿美元市值。然而,2017年以来阿里巴巴股价涨幅明显超过亚马逊。今年以来,阿里巴巴股价已经翻倍,而亚马逊股价只上涨三成。

作为“中国元素”的代表,资金追捧阿里巴巴最重要的原因是其越来越有“科技含量”了。日前,公司宣布成立“阿里巴巴达摩院”,计划3年内对新技术投资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并将与各大高校合作成立实验室。一系列的举措都表明,马云对阿里巴巴的定位已经超越淘宝的单一平台,而是向智能化综合方向发展。

同样,在A股市场,资金对新技术的热情远远高于过去几年。近期,在A股市场中,新能源汽车、芯片、5G轮番表演,科技对未来的引领作用从未得到如此重视。从政策扶持力度来看,中国扶持科技的力度正大步赶超美国。从技术来讲,国内的技术在某些领域正在赶上甚至已经是世界一流水平。

高盛最新编制的一份针对中国企业的“新漂亮50名单”中,科技行业权重最大,高达49%,接近一半。而在高盛旧的指数编制中,中国企业中科技行业权重曾经仅为2%。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平洋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