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帆
日前,央行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的三角形支撑框架”,这一结论性表述此前在10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第十次专题会议上首提。从保持政策连贯性角度看,“三角形支撑框架”是今后一段时间政策决策和施力点。
“稳健中性货币政策”是一贯的表述,也是政策的主基调,主要在于强调不搞大水漫灌的经济刺激模式,注重风险防范。从9月份、10月份的社会融资规模变化也可以看到:9月份新增贷款1.38万亿元,比8月份环比增加1000亿元。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仍然仅为3800亿元,占比不足30%;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970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1429亿元,占比萎缩。笔者以为,货币政策取向仍处于对信贷结构调整和信贷传导疏通进程中,效果的显现还需时日。
“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在近段时间集中体现在对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支持上,而对民营企业资金方面的各种支持也是调整优化信贷结构的题中之意。这方面,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各部委都相继出台政策,国务院常务会议、民企座谈会接连召开,提出具体解决办法,有针对性的专项债,资管计划等产品规模不断扩大,相信这一局面不日可以改善。
“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成为一角,是对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所处重要地位的再确认。而同期会议提出的资本市场功能是指“枢纽功能”非此前的“融资功能”,更强调“资本市场关联度高,对市场预期影响大,资本市场对稳经济、稳金融、稳预期发挥着关键作用”。也正是沿袭这一论断,在会议“加快完善资本市场基本制度。前期已经研究确定的政策要尽快推出,要深入研究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成熟一项,推出一项”这一精神指引下,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也即有了明确的政策背景。
但笔者以为,发挥资本市场枢纽作用更重要的是“加快完善资本市场基本制度”。这其中不仅是市场层次的建设,资本市场发行、退市等基本制度完善更为紧迫,市场内在机制健全健康运行,是资本市场深化对外开放的前提和保障。同时,加强资本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使之成为有效配置资源,有效分散风险,有效价值发现的场所,成为提升抵御金融风险能力的有效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