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线城市种粮大户自述:无人机完成农药喷洒 农耕转型有效降低人工成本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刘冬 2019-02-11 11:20:4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由于耕地面积减少、小农户种植热情下降,规模化生产的种粮大户已成为粮食种植主力,记者新春回乡走访发现,近两年还出现了农业自动化建设加快的趋势。

临近大年三十,在浙江省绍兴嵊州市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干部正陪着一位中年男子挨家挨户敲门,与村民们结算本年度的土地流转租金。这位中年男子名叫李华(化名),是方圆百里的种植大户,目前承包租赁的土地遍布5个村子,共计约220亩。

“全家吃不饱饿不死,比打工强一点。”谈及经济效益,李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每亩地每年大概产量1200斤,全部供应给嵊州市本地居民,但由于国家收购价下调和化肥种子等农资材料、人工成本等价格上涨,2018年开始李华感到经济效益明显下降,“预计2019年还会继续低迷。进口粮食冲击,很多田地种植了经济效益更高的树木,间接推高了土地租赁成本,而且土地也少了”。

作为较早一批种粮大户,李华子承父业,干了这行十年多年,积累了比较稳定的客户群体,然而,据他描述嵊州市约有上百家种粮大户,那些销路不畅依赖国家收购的大户过得并不好。

值得一提的是,机械化、自动化种植为李华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自2016年开始转型,目前实现了农业半自动化,插秧、收割都由大型机械取代人工作业,喷洒农药已全部由无人机来完成,以前10多个人干的农活现在只需要3个人就能干完。”李华说。

根据国家政策,一般超过50亩的种粮大户即可享受国家补贴,补贴金额各个省市不同。李华每年获得补贴120元/亩,支付给村民的土地承包使用租金为500元/亩。

对于新年规划,李华依然怀揣希望:“打算赚有钱人的钱。”

李华曾经也考虑与大型电商合作扩大产量和销售规模,但由于各地对水稻的口感和品质要求各异,以及人力财力限制作罢,如今决定深耕本地市场。“想搞一点电商,给高档小区供应、配送高品质大米。”他说。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