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和货币政策“双箭”齐发稳预期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子勋 2018-10-10 07:36:2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要继续维持“中高速”增长,保持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的强劲动力,积极的财政政策理应更加积极,而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发挥积极作用。此次降准主要目的在于优化流动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引导资金更多投向创新型企业和小微企业,提升创新活力和韧性,增强内生增长动力。从营改增开始,我国的减税降费政策已持续了多年,而如今正从市场领域深化至民生层面。

央行选择在“十一”长假最后一天宣布降准,无疑是为了稳定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正如央行相关负责人所言,此次降准主要目的在于优化流动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来源,促进提高经济创新活力和韧性,增强内生经济增长动力。这次降准1个百分点所释放的增量资金高达7500亿元,加上当日到期的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则共释放资金1.2万亿元,力度超过预期。而就在此前一天,财政部部长刘昆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今年减税降费将超1.3万亿元,目前正在研究更大规模减税降费,以真正让企业轻装上阵、放手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较大挑战。美国国债利率达到近7年高位,美联储在持续加息。中美利差收窄及美元升值将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国家外汇局最新公布的8月银行结售汇数据显示,当月反映企业和居民汇率预期的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规模上升。短时间内,人民币贬值会带动商品价格上涨,对通胀的影响会加大。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要继续维持“中高速”增长,保持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的强劲动力,积极的财政政策理应更加积极,而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发挥积极作用。

时间再稍稍前一些,国务院在9月末发布的《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中就已给出了明确信号:要完善定向降准、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资金更多投向创新型企业和小微企业。

央行近日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 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7.2%,比上季下降2.9 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3 个百分点。其中,27.7%的企业家认为宏观经济“偏冷”,70.3%认为“正常”,2.0%认为“偏热”。企业家信心指数为71.1%,比上季下降4.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2.4 个百分点。8月的多个经济数据也显示出这一趋势。

1月至8月,全国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增速比1月至7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3%,增速比1月至7月回落0.2个百分点。国企投资增速1.1%。消费增速已下滑至个位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3%,而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这次财政和货币政策“双箭”齐发,旨在稳定市场预期。

近年来,中央和各监管机构一直推动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9月初,央行和工商联专门召开了一场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座谈会。只是如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并非易事。根据央行的数字,6月末,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40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反而比上季末低2.1个百分点,虽然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1.2个和2.5个百分点,但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32.3%,比上季末低了0.4个百分点。上半年小微企业贷款增加1.07万亿元,同比少增6994亿元,增量占同期企业贷款增加额的20.9%。可见,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仍然有待改善。

再看信贷规模。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末,我国800万家中小企业,绝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在工业增加值和利税中的比重分别为60%和40%,提供了75%的就业机会,但在银行信贷资产中的占比不到30%,贷款满足率约为30%到40%。一方面民营企业融资难,而另一方面银行也抱怨放贷难。银企间的这种扭曲关系急需改善,万不能任这种态势发展下去。在当前的情形下,化解民企融资难,一是要放宽金融市场准入,加大金融服务的供给;二是要从市场化原则出发,尊重经济规律,建立金融行业风险发现机制。特别是商业银行信贷文化要改变,对国企民企一视同仁,全力为好的实体企业服务;三是尽最大可能为民企建立更公平的融资环境,政府在企业监管、资源分配方面建立更公平的市场环境,特别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的信用体系,形成法制化的市场环境。

对此,中办、国办上月中旬发布的《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专门针对国企负债进行精准且严格的目标管理。如果各地能不折不扣地持续坚持这样的目标管理,持续降低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适度控制企业的规模增长,当能向民营经济释放足够的发展空间,实现各经济主体的均衡发展。

事实上,从营改增开始,我国的减税降费政策已持续了多年,而如今正从市场领域深化至民生层面。前者在于减轻市场主体的负担和提升企业活力,后者在于提高民生质量和提振内需动力。在新经济周期下,主要大国都在通过减税来提升本国市场竞争力,以实现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2015年我国宏观税负为29%,世界各国平均水平为36.8%;2016年我国宏观税负为28.2%,2017年为27.2%,连续两年下降。对市场主体而言,减税降费带来的获得感,虽然会因为平均而稀释,但持续减税降费,能给市场带来稳定的预期。

为使减税降费政策尽量客观、科学、合理,并照顾到不同类型的纳税企业,需要建立减税降费的正规程序,对拟推出的减税降费政策先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公示,听取反馈意见,不断充实和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内容。另外,还需建立减税降费动态监测机制,建立减税降费社会监测网络,广泛收集企业和民众对减税降费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及时修订、调整和处理减税降费政策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减税降费政策的准确性、有效性和严肃性,提高减税降费政策的执行威力。

(作者系资深宏观经济评论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