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去年年末至今年7月5日,共有8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增资,累计增资逾100亿元。而这也不是兴业消金的第一次增资,2016年12月第一次增资2亿元,注册资本由初始的3亿元变更为5亿元。
在消费金融行业持续了近一年的增资潮中,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兴业消金”)没有缺席,工商资料显示,其注册资本在近期由5亿元变更为12亿元。经过此次增资,兴业消金成为第6家注册资本超10亿元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在兴业银行的年报中,在2017年12月兴业银行按持股比例向控股子公司兴业消金增资人民币1.32亿元,兴业消金注册资本为7亿元,而该项增资未有工商资料的变更。
对此,接近兴业消金管理层的人士向时代周记者解释:“去年12月收到了泉州银监对我们增资的批复,增资7亿元,注册资本到12亿元。年底前增资到位了2亿元,所以年报中披露的是7亿元。目前12亿元已经全部到位,实收资本达到12亿元,所以作了工商资料变更。”
自2017年末捷信消费金融将注册资本增至80亿元新高后,消费金融公司增资的消息便不绝于耳。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年末至今年7月5日,共有8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增资,累计增资逾100亿元。而这也不是兴业消金的第一次增资,2016年12月第一次增资2亿元,注册资本由初始的3亿元变更为5亿元。
兴业消金成立于2014年12月23日,目前已完成了3个完整的经营年度。据兴业银行年报, 2017年,兴业消金实现营业收入10.36亿元,净利润2.09亿元,增幅分别为71.52%、105%,其中净利润位居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排名第四。完成增资后兴业消金在发展规划上有哪些调整?时代周报记者欲联系兴业消金采访,其公关人士表示近期公司处于半年会,暂不接受采访。
增资至12亿元
2013年9月,银监会修订《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在国内12个城市新增了第二批试点公司,兴业消金正是其中之一。从股东结构看,兴业银行与泉州市国资委旗下的泉州市商业总公司为兴业消金第一、第二大股东,引入了特步、福诚两家泉州当地的民营企业,出资比例分别为66%、24%、5%、5%,可谓含着金汤匙出生。
在2014年12月获得福建银监局的开业批复后,福建银监局副局长徐金玲对其寄予厚望:“兴业金融消费公司正是泉州综合金融改革试验区的产物,也是消费金融新一轮试点和混合资本试点的试验田。”
筹建之初,兴业银行副行长陈锦光表示:“兴业银行将全力协助兴业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充分发挥集团优势,积极提供资金、人力及技术支持,并在产品创新、风险管理、交叉营销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援。”这一承诺在兴业消金后来的发展中都一一兑现,最为明显的便是兴业银行派往兴业消金的高管团队。兴业消金董事长郑海清原为兴业银行零售银行总部副总裁,而其总裁林春也是兴业信用卡中心的主要管理人员。在银监会对任职资格的批复中可知,兴业银行分别将信用卡中心用卡经营部总经理姚志杰、兴业银行厦门分行零售事业部副总监杜一谦等派往兴业消金。
在业务开展上,其董事长郑海清曾向媒体表示,兴业消金初期以兴业银行超过2600万的零售存量客户为基础:“兴业银行的存量客户中很多都有小额消费贷款需求,而目前银行体系的产品和业务模式还不能满足客户需求。”
据兴业银行年报,2015年兴业消金全年累计发放贷款 29.48 亿元,其中线下事业部发放贷款 26.46 亿元,线上事业部发放贷款 3.03 亿元,线下放贷占比近90%。在后续的财报中兴业银行未再披露此数据,仅在2017年年报中表述“兴业消金通过线上渠道累计放款额占比已超过 20%”,可见兴业消金仍以线下渠道为主。
与线下占比90%相对应,兴业消金2015年末在泉州、福州、广州、重庆等地共设立 12 家事业部,到2017年末已扩展为近50个城市设立25个一级事业(业务)部,兴业银行在年报中表示“兴业消金线下全国化布局基本完成”。
兴业消金北京事业部员工张星(化名)在采访中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各个事业部都处于成长规模状况,“现在我们都很缺人,团队规模在随业绩增长”。而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兴业消金将管理总部设在了上海,泉州为注册地,这似乎也是其全国化布局的早期铺垫。
对此,易观智库金融领域分析师王蓬博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利用银行的众多线下网点发展会员,也能为银行增加利润,这是他们的优势。消费金融在今年回归场景后不光开发线上场景,线下场景同样很重要。”
兴业消金的线下渠道,与捷信消金、马上消金等将放款渠道下沉到消费场景的驻店模式大有不同,而是运用了兴业银行社区支行、零售业务等线下渠道直接面向消费者。2015年推出家庭综合消费贷、信用贷款和互联网消费贷款等产品,目前,其官网上的“空手到”、家庭消费贷、助学宝等产品,均是直接将钱款发放到消费者手中。“从其产品看,家庭消费贷、助学宝实际为消费和教育场景,对消费金融而言,明确放贷后的用途,即使不是直接到消费品上也是贴合场景的。”王蓬博说道。
放款额猛增 不良率攀升
成立以来,兴业消费金融的放款额呈飙升之势。2015年期末,其累计发放贷款29.48亿元; 2016年,累计发放贷款超103亿元,服务客户50万人;在2017年半年报中,兴业消金累计放款逾 164 亿元,服务客户逾 57 万人,而到当年末累计放款达251.56亿元,服务客户150万人。这意味着,尤其是在2017年下半年,兴业消金出现了一次爆发式增长。
与放款规模的扩大相伴随的是,其不良贷款率也不断攀升。2015年年末,逾期贷款率2.03%,不良贷款率1.00%;2016年末不良贷款比率上升为1.86%;在2017年半年报中,其不良贷款比率2.11%,较2016年末上升0.25个百分点,而去年年末则未披露这一指标数据。
兴业消金在风控上的投入巨大,2015年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助贷款机,2016 年在合肥、成都、重庆、太原、济南、武汉及泉州累计投放 54 台,共发放贷款 1.8 亿元,占当年放款量的约0.02%。
“自主贷款机会在兴业银行的社区网点中,在办理家庭消费贷时一般会让客户选择门店面签或使用自主贷款机。”张星(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而在核心系统上,2016年兴业消金从审批到放款平均时长为1.4天,到2017年已将审批效率提升到“一天内放款”,但在时效上仍弱于同行,招联消金在今年实现了在线申请的“秒级放贷”。
兴业银行2017年年报显示,兴业消金明确提出了“生存靠线下、发展靠线上”的经营策略。实际上,其在2015年就上了“空手到”的网站、微信客户端和移动APP等网上展业通道,2017年将“打造一系列便捷的线上产品”提上日程。
以“纯线上”模式的招联消金在近几年表现出惊人的增长力,苏宁消金则线上渠道从依靠苏宁易购的电商渠道扩展到微信、支付宝等。
据兴业银行的年报数据,兴业消金在首个完成经营年度—2015年出现了0.49亿元的净利润亏损,在2016年扭亏为盈,并实现6.04亿元的营业收入与1.02亿元的净利润,2017年其营收稳步增长,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分别为10.36亿元、2.09亿元,同比增长71.52%、105%。
上述两项同比增速上低于招联消金的172%、267%或苏宁消金的263%、111%。这意味着,在消费金融公司着力于线上业务中,兴业消金要追上行业头部公司需要时间与资本。而通过增资方式提供资本充足率,为技术、产品设计、公司规模等发展无疑是最直接的方式。
易观智库金融领域分析师王蓬博认为,后起的消金公司仍有机会:“目前出现头部公司的可能性不大,行业还是洗牌阶段。最后还是看好要么有线上场景的,要么有线下门店拓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