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主持召开社保基金和部分保险机构负责人座谈会。会议强调,社保基金和保险机构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机构投资力量,下一步拓展市场参与深度潜力巨大。希望社保基金和保险机构“坚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资创新型企业,主动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推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与实体企业一同创造和分享价值。”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这已成为监管层打造高质量资本市场重要抓手。“没有好的上市公司,就不可能有好的资本市场。”易会满在今年5月出席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年会时如是说。这也是A股投资者的广泛共识。
8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委会议,要求“以科创板改革为突破口,加强资本市场顶层设计,完善基础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9月10日,证监会提出“深改12条”,在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完善市场基础制度之后,“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排在第二位,足见其紧迫性。
上市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和生命线,是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的微观基础和支撑点。只有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增强价值创造和价值管理能力,企业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资本市场也才具有蓬勃发展的根基。
然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不能仅靠证券监管部门做好“出入口”把关工作,尤其是在试点注册制形势下,需要借助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投资者等市场各方力量,方能共筑一个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市场。
上市公司需主动作为
上市公司质量内涵丰富,包括经营效益、会计基础、治理能力和信息真实等多个方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企业自身的力量是关键。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要稳健中求进步,发展中求质量,变革中求创新。”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表示。
在提高企业治理能力上,上市公司要有自己的原则立场,作为公众公司就要担负更大的社会责任,做到不忘初心;同时,要尊重市场规律,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敬畏投资者;牢牢守住“四条底线”,本分经营。
在提升运营质量方面,宋志平认为,企业要突出主业做好核心业务,非核心业务能砍掉的尽量要砍掉。他说:“我做企业有‘四不做’原则,一是过剩的项目不能做,二是不赚钱的项目不能做,三是不熟悉的项目不能做,四是有明显法律风险的项目不能做。”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要不断创新发展,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进行转型。此外,机制改革、瘦身健体和“精细化管理”也有助于增强企业活力。
券商与一线监管将有更多互动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中介生态,切实发挥中介机构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作用。其中,证券公司要发挥资本市场“看门人”、直接融资“服务商”、社会财富“管理者”等重要功能;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应扮演好企业财务、法律“守门人”角色。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