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凯蒂:一夜成名?NO!

来源:英大金融 2015-03-25 14:10:2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有人批评皮凯蒂是在挑战正统经济学思想,但他对于这些却不以为意,因为他无意于学术地盘之争,称自己只是一个追随数据的实用主义者。

文 | 本刊实习记者 彭慧文

一年前,一本探讨收入与财富分配的学术著作——《21世纪资本论》英文版横空出世,其精准得当的数据分析、新颖的解读视角、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全球经济学界对书中观点做了轰炸式解读。同时,该书也成功攻破普通民众的钱包,迅速占领亚马逊畅销书与《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该书作者托马斯·皮凯蒂也随之声名鹊起,蜚声国际。英国《金融时报》甚至将这场经济学盛事称为“皮凯蒂泡沫”。

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20年来一直致力于收入与财富分配问题研究。此前虽在专业领域小有名气,也获得过一些经济学奖项,但并不为普通大众所熟知,直至这本《21世纪资本论》问世。

该书系统地呈现了近3个世纪以来20多个国家收入与财富分配的演变图谱,在一个宏大理论框架下探讨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平等的成因。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解读,皮凯蒂发现,由于财富的投资回报率持续高于经济增长率,欧美主要经济体收入不平等问题正在不断恶化,财富的积累与集中程度已经向19世纪“承袭制资本主义”时代回归。

他认为,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平等现象是由资本主义内生机制决定的,与任何市场缺陷无关。没有任何内在逻辑或者统计数据表明,现行的不平等趋势在不受外力约束的情况下会出现停止迹象。在未来,人口增长率下降必然拖累经济增长,而财富的投资回报率有望维持在较高水平,所以皮凯蒂对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未来预期趋向于悲观,认为极端的不平等有可能威胁到民主制度与社会安定。

作为一本学术性著作,《21世纪资本论》能够取得如此销售成绩实属罕见;作为一名非美国籍经济学家,皮凯蒂能够在全球经济界掀起如此轩然大波,近几十年来更是绝无仅有。这本书之所以能引爆全场,是因为当它面世时,“人们对不平等的担忧日益加剧”。

研究分配与公平的经济学分支早已淡出经济学核心研究领域,但收入与财富分配问题并非不再重要,更不能说明公众对这一问题不再关心了。尤其是在后危机时代,经济减速、贫富差距正在逐步扩大之际,收入与财富分配、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等话题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所以,当这本解读全球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平等及其对策的书甫一出版,立即引发巨大反响。加之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批知名学者的盛赞与力挺,迅速让该书家喻户晓,拥有并谈论该书一时间成为时髦之举。

20年学术长征

被称为“一夜成名的经济学家”,皮凯蒂似乎并不感冒,“这本书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如是说。

的确,皮凯蒂并非一时心血来潮写了此书,早在20年前,他就已经开始关注并涉足这一领域,《21世纪资本论》则是他多年研究成果的一次总结与升华。

皮凯蒂在22岁取得博士学位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有关社会财富分配的研究工作。在当时,他的研究还只涉及纯理论部分。

博士毕业后,皮凯蒂受聘担任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系助理教授一职,继续从事理论研究。由于数理基础良好,皮凯蒂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工作是相对轻松的。但是,他很快意识到“美国经济学家的工作并不是那么有说服力的”。为了增强自身科学属性,美国经济学界热衷于数理经济学研究,过于追求数学模型推导,而对现实世界的经济问题关注度却不高。

有一则寓言故事能够很好地隐喻当前美国主流经济学研究的现状。说某个夜晚,一个人在房子外面丢了一件贵重物品,于是他赶紧回到房子里打开灯,然后在屋内寻找起来。别人见状疑惑不解:“你在房子外面丢了东西,怎么到房子里面来寻找?”哪知此人答道:“房子外面没有灯,我看不清楚,没办法找;而房子里面有灯,我只能在这儿找。”

皮凯蒂对这种只关注自己能够解决的领域的经济学研究很快失去了热情,“相比之下,我更热衷于讨论组建社会的最佳方式以及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秩序所需要的最合适的制度和政策”,最终他决定放弃美国教职返回法国,继续深化自己在收入与财富分配领域的研究。对他来说,这才是真正重要的课题。

开创性的工作往往伴随着巨大困难,当皮凯蒂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将自己的研究扩展到实证领域时,他发现这项对于经济学家来说过于历史性的工作几乎是学术无人区,他不得不从零开始搜集有关收入与分配的历史数据。他花了大约15年时间埋首法国档案馆和图书馆,大量阅读并整理了西方主要国家的纳税记录。

如今,皮凯蒂的研究团队已经将自己的“世界顶级收入数据库”扩展到20多个国家。正是依托坚实的数据支撑,皮凯蒂才得以在《21世纪资本论》中提出挑战传统经济学观点的理论。即使是坚决反对皮凯蒂观点的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格里高利·曼昆也不得不承认,皮凯蒂的数据“是我们能拥有的关于收入分配的最好数据”。

搜集数据只是研究工作的第一步,皮凯蒂希望通过经济分析重新理解并解释收入与财富分配的演进过程。在对历史数据进行认真细致的梳理之后,他认识到,关于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平等的任何一种经济决定机制都不可能完美的解释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收入分配与贫富分化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它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在抛弃数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同时,皮凯蒂注意到经济学与其他社会学科结合与互动的重要性并试图以广泛的视角去解读资本主义社会与收入不平等现象。

皮凯蒂的合作者之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艾曼纽·赛斯曾这样评价皮凯蒂:“托马斯身上体现着完美主义和耐心的完美结合”,这一评价或许最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是皮凯蒂而不是其他人能够“一夜成名”。

皮凯蒂在一次媒体采访中说道,当他将自己的研究由法国扩展到美国的时候,他发现在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早期这段时间里,美国的收入不平等与财富集中现象似乎已经不那么盛行了,并一度为此感到十分困惑。如果皮凯蒂的研究止步于此,他很可能得出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一样的结论,认为收入与财富不平等会随着经济增长而被消灭,这本《21世纪资本论》也将再无面世的可能。但是良好的学术素养与直觉驱使着他继续探索。

随着新数据的积累,皮凯蒂才慢慢了解到,美国财富积累与集中的趋势并没有改变,之前的困惑源于两次世界大战、大萧条以及战后重建政策的干扰,财富集中暂时被破坏了。在更长期的历史视角上,皮凯蒂最终获得了理论架构与历史数据的统一。

破除“门第之见”

有人会说,皮凯蒂的观点是在挑战正统经济学流派。也正是因为思想与观点的冲突,皮凯蒂的理论与政策建议引来了种种非议之声。有人认为他对资本主义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过于悲观,有人认为他对金融资产收益抱有敌意,更有人认为在全球范围内征收财富税的政策主张过于理想化……

皮凯蒂对于这些批评却不以为意,因为他无意于学术地盘之争,称自己只是一个追随数据的实用主义者。“财富分配的社会科学研究经过长时间发展,多是基于各种各样的纯理论推测,而确定的事实依据支撑则相对有限”,他说,“为了写这本书我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希望可以为这个问题给出一个直接的历史性观点。”

无论他最终能否推动现有政策的转变,他已经成功地引起了公众以及众多经济学家对收入与财富分配问题的关注,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方式,而这正是皮凯蒂写作《21世纪资本论》的目的所在。

皮凯蒂这种实用主义的研究态度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皮凯蒂称,自己很荣幸出生并成长在一个思想相对自由的年代,这对他后来能够以独立的视角进行经济学研究意义重大。因此他没有必要去证明自己是站在哪一边,能够客观地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去审视分配不平等问题,而非陷入一种学术阵营甚至是政治派别之间“聋子式的对话”。

直至今日,皮凯蒂依旧十分谨慎地保持着政治独立性,认为学术研究需要纯粹性,因此一直坚称自己“从来都只是在大学里教书、做研究”。

实用主义态度也让这位明星经济学家在学术研究方面更为严谨,他曾反复强调,不存在所谓“决定论”。通读经济学史,他看到了大卫·李嘉图的“地租理论”最终因为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而没有成为现实,也认识到库兹涅茨利用历史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并非适用于几十年之后的现实世界,所以他坦言自己并没有能力去预测收入与财富的未来变化轨迹,“按理说这本书应该起名为‘21世纪初资本论’,它唯一的目的是从过去的历史中找到一些通向未来的钥匙。但是历史总是能够创造自己的路径,这些过去的经验教训的实际用处还有待考证”。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