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思维上的作为

来源:英大金融 2015-03-25 14:09:4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文 | 夏斌

2015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减税降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创新等积极财政政策的“组合拳”。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微妙的“三期叠加”的调整转折时期。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谨慎乐观,前提是政府对当前形势作出正确判断,在“底线思维”基础上采取恰当的调控。如果任市场自然发展,政府不去作为,经济硬着陆是必然的。但是若一味采取总量刺激政策,忽视深化改革与结构调整,不准备忍痛付出代价,那只是拖延系统性风险爆发的时间而已,其结果同样是危险的。因此,不能走极端,要走中间道路,政府要有作为,又不过度作为,所以需要基于底线思维才会有作为。

何为底线思维?其空间和作为在哪里?结合当下中国国情,可以在回答“三期叠加”现象背后的疑问中展现。

经济增速换挡期意味着增速要下来。我们能容忍的底线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稳就业,稳住社会能容忍的较低的失业率;二是稳风险,在经济增速下降中允许一些企业破产出清,但不能导致最终系统性风险的爆发。说到底,都是确保社会稳定。

经济结构调整期意味要深化改革。要改革必然应直面风险暴露并带来阵痛。改革速度底线在“部分阵痛”,但不能因阵痛加剧而引致“生命危险”,也就是不能引发国家的全局性、系统性风险。

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在于消化过剩产能。底线在于,全国的资产负债表可以缩水,金融可以去杠杆,企业可以破产,但是不能让当前的经济增长对就业有剧烈的冲击,也不能因部分企业债务问题连锁引发全国系统性风险的爆发和经济危机。

对业已存在的风险,只能用时间换空间,力争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去慢慢消化,而不能用危机式、休克式的方式去消化。说到底,底线思维就是政府在实施各种调控技术时,必须坚守就业稳定和不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大局。这既是出于对经济的考虑,同样也是出于对社会和政治大局稳定的考虑。若确实能做到二者,GDP增速再低一点,改革步伐再快一点,并不可怕。

在国民经济遇到重大困难,并面临转折时,政府应该毫不隐晦,直面坦承,处理好改革(结构调整)、发展(经济增速)、稳定(经济与社会风险)三者间的平衡关系。这一关键不取决于经济学上的泛泛讨论,而是取决于能否对转折时期的经济形势有一个冷静、客观的判断,取决于对于“三期叠加”中的“现象特征”做到心知肚明。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