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年末股市的疯涨让分级基金名满天下,得益于杠杆效用,其反复上演着涨停再涨停的戏码。但也正是杠杆扩大了风险,分级基金终究还是勇敢者的游戏。
文 | 本刊特约记者 黄闻
2014年的股市诞生了句名言——“站在风口上,猪也会飞”。但如果真要给那么多曾经涨的飞起来的投资品种们评级、排名,冠军很可能是分级基金。
“单月最大涨幅238%”“日成交总金额超过100亿元”“每日申购额最高突破20亿元”,一连串的资本市场纪录都在2014年定格在分级基金身上,让这个中国式改良的基金品种瞬间名满天下。
单月大涨238%
分级基金是一种组合基金品种,一只母基金下挂两到三只子基金,各基金之间存在一定的收益结算关系。这类基金在海外也称结构型基金。
国内的分级基金通常遵循以下结构,一只母基金(通常是一只指数基金),下拖两只子基金(A级基金和B级基金)构成一组基金。母基金主要在银行销售,子基金通常都在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并可由母基金拆分而来。
这组基金之间的收益率关系是,母基金跟踪固定的指数,实际上就是一只指数基金。两类子基金按一定比例合成一份母基金,并共享母基金的收益率。通常,A级基金是有稳定收益预期的保守型产品,年回报在6%~7%,而B级基金则成为一个杠杆基金,承担整个母基金的收益波动。恰恰就是杠杆令得分级基金的B类基金在此轮年末的A股市场行情中大放异彩。
本轮分级基金行情的起步显得毫无征兆。事实上,一直到2014年11月初,整个分级基金的交易还十分冷清。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14年11月5日挂牌的国泰食品B,这个被业内十分看好的分级潜力品种,在上市第一天是以每份0.952元的折价收盘。
“食品B首日下跌的主要原因在于食品A的约定收益率高于市场隐含收益率。导致食品A处于溢价交易状态,而B类基金处于折价状态。”华泰证券的一个基金分析师当时如是分析,显示了市场还是以债券角度在分析这个事例。
但从2014年11月21日起,风向很快就变了。
当日,证券B在尾盘打出了第一个涨停,也是同期分级基金B类产品的第一个涨停,同时几个分级基金后来的大品种军工B、地产B、有色B、医药B等都拉出了一根可观的阳线。随着当日的上证指数在尾盘大幅上涨了1.42%,收出一根中阳线。轰轰烈烈的大行情开始了。
统计显示,从2014年11月21日到2014年12月17日,上证指数上涨了600余点,涨幅为25%。中证金融板块上涨了50%以上,而拥有两倍杠杆的证券B连净值带溢价率合并上涨了238%,期间反复上演涨停——再涨停,分拆——再涨停的漂亮戏码。
5年后成名
随着证券B的火热,其余B类产品也受到追捧。从证券B到非银B(一个以保险和券商板块为跟踪标的基金)再到军工B、地产B、商品B。甚至连跟踪“大象股”的50指数B也被市场带动起来。
一个礼拜50%,1个月100%的盈利故事激起了大量的跟风盘。尤其是在活跃投资者中,更是产生了“有B买B,无B不欢”的投资心态。整个市场在活跃交投中,资金迅速向着高杠杆的B类基金集中。
以最主流的证券B为例,其2014年7月中旬的日成交额还仅有600余万元,到了当年12月中旬的最高峰,日成交额放大到30亿元,期间参与该产品交易的投资者数量放大了500倍。
管理证券B的基金公司申万菱信也在去年最后2个月中,规模翻了几番,至2015年初,整个公司的管理规模超过450亿元。据说,在最火热的几天里,所有B类基金的日申购总量超过20亿元,B类基金的存量规模接近1000亿元,日成交额突破100亿元,刷新了中国上市型基金的成交记录。
来自一些券商的信息显示,大批量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涌入这个领域,业内传说一个笑话,不少投资者在交易了杠杆基金后,向营业部投顾提问:“B类基金为什么还有涨停板?”(注:B类基金的涨跌停板和普通股票一样为10%)
而随着买入者的增多,几类B类基金的溢价率急速走高,最高的一度接近80%,这又带来了另一股的套利风潮。在一些知名的金融微信号里,整个去年12月份最火热的文章就是“我如何在分级基金上套利10%”这样的文章。
一时间,“场内申购”“T+2套利”“盲拆”等分级基金的专用词汇满屏行走,遍地流传,红红火火于大江南北的营业部,在诞生了近5年后,分级基金真正迎来了一轮大规模的“投资者教育”。
勇敢者的游戏
不过,急速暴涨的行情也往往带来急速下跌的调整。大幅的震荡常常令风险无所遁形。
从2014年12月18日开始,以证券B为代表的周期行业分级基金遭遇了一轮快速下跌,随着周期股告别连续上涨,部分跟踪周期股的分级基金也随之出现了急速震荡。鉴于杠杆的存在,不少分级基金在某些特定交易日中,发生剧烈的价格波动,其波动状态远大于普通股。
比如,地产B在2014年12月2日~12月4日的日内震荡幅度都超过18%,多次是跌停板起步到接近涨停。12月8日,地产B以跌停开板,盘中在跌停中多次震荡,午后一度冲高反弹超过5%,尾盘再度深跌5.43%。类似的情况在证券B上也多次发生。
此外,一度成为投资圈热门话题的分级基金套利也逐步露出白森森的牙齿。这再度验证一个事情,分级基金的套利远远不是无风险的,相反它的风险有时候还很巨大。
必须明白,分级基金这个产品并不是专为套利而生的,套利只是它的投资功能的一部分,而且这个部分是为机构设计的。所以,在分级基金的套利上,个人投资者参与可能面临比较大的考验。
首先,分级基金的套利源于三个相关品种之间的配对转换关系,一定比例的A级基金和B级基金可以配对转换为母基金,母基金也可以拆分为A级、B级基金。但这种套利关系的形成需要时间,大部分券商的时间是3天。
以市场最熟悉的分级基金的溢价机会为例,这个品种的投资者,需要以下几个步骤才能完成套利。于T日场内申购母基金;在T日场内申购成功的情况下,T+1日确认母基金份额;T+2日把母基金拆分为两个子基金;T+3日,把拆分后基金卖出,获取溢价部分。
一旦遇到以下情况,套利机会就不存在了。第一种情况,3天后,母基金净值出现较大下跌,跌幅超过申购日的溢价部分。第二种情况,母基金净值稳定或向上,但子基金的B级基金交易价格出现大幅下跌。第三种情况,母基金和B级基金都形式良好,但A级基金的交易价格出现下跌。
无论上述哪一种情况出现,最终这个套利都无法成功。
其次,分级基金是否能套利还取决于交易技巧。从日常的交易历史看,分级基金的日内波动幅度通常都大于5%。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果把控不当,可能会出现溢价率不敌股价波动率的问题。
总体来说,分级基金的交易和套利都是“勇敢者的游戏”,只适合有风险承担能力和交易经验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