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7岁时兼职过的一本杂志,是香港独资、广州印刷的一本生活类杂志,不但有时尚,每期还有大量的文学类文章。当时我并不是杂志的正式员工,但我几乎每天都去,杂志从第一期就有我的文字,直到我离开。
后来杂志倒闭以后,我们几个原同事还经常联系。同事里的明星是当年最早的80后作家陈幻,她的笔名是“水晶珠链”。我一直记得的一个场景是她早晨来上班,穿着艳粉色的连衣裙,手里捧着一束读者送给她的百合花,青春靓丽,意气风发,美得像周身罩着一圈光环,让我想起一句诗“鲜衣怒马少年时”。
我就是里面一个不起眼的小朋友。同事们都很爱护我,老管我叫“小童工”,打趣杂志社找了非法童工。在杂志社的大半年,一直很愉快,同事之间的关系也极其融洽。
当年我想去石家庄找朋友玩没有钱,还是杂志社里的摄影师大姐姐借了我200元。一晃眼,大家四散开来,我出版了小说,后来又出版了诗集,杂志社的另一个男摄影师去了瑞典,多年后我们在瑞典机场碰面,热烈拥抱,他递给我一本瑞典版的《北京娃娃》,让我签上名。
微信群开通后,大家又联系了起来,各自汇报近况。我看到了这么两段:
“跟大家好久不联系了,我2011年做的电子商务倒闭后就不再做事了。二婚生子,忙活了三年家庭建设,家庭重建完成后想想自己还是不适合经商,老赔钱不说还不快乐,决定放下,直接回到原始兴趣绘画,故今年把房子车子都卖掉搬离城市,来到农村定居。”
“有那么一刻,我突然觉得这辈子没认真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亏了,总是想着挣够了钱再说,结果很可能钱也没挣够,玩也没玩上,不知哪天就死了,死时一定觉得后悔这辈子就这么匆匆成就了别人的生活。所以放下名利直接奔内心想要的东西去。当然也许这状态只能维持几年,几年后吃不饱了还得出来奔生活。但,先不想那么远了,能这样一天是一天,多一天就赚一天,享受当下,相信以后也饿不死。”
这段话让我感慨良久,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另一个朋友,一个80后作家。他说如果人生可以肢解,他想去掉2010~2014这五年,彻底不要这几年了。正是这五年,让他不再坚决不再果断,再也做不了自己。对于受过独立教育的80后这一代,没有什么比做不了自己更痛苦的事了。而人生往往有那么多选择,做错了一个选择兴许就全盘皆输,背上了束缚,再也当不了自己。他说他为家庭为工作焦头烂额,结果又窝囊又没收获。我们没有选择快乐的权利,但我们有选择过什么样的人生的权利。即使选择错误,我们也有第二次机会可以重新选择。
正如那个老同事所言,“每放下一些‘拥有’,便神奇地拥有了更多”。
不适合自己的“拥有”,就是锁链。别人或许羡慕,自己却有苦难言。铁锁链是锁链,金锁链也是锁链。“我厌倦了城市,像个牢笼,生活越来越模式化、节奏化。北京似乎不再是我的城市,回北京就像旅游。”如果一座城市不再让你心动,那么它大量的生活设施对你来说也是摆设,反而造成负担。
生活状态不取决于物质条件。为什么有些人过得清贫却开心至极,有些人什么都有却不快乐?最好的例子或许是那些意识形态过强的革命电影,那里的对比非常强烈。革命人吃不饱穿不暖,因为有信念而活得充实。心无所惧,则无所禁锢。
人的一生该如何度过?这实在是很深的一个问题,每个年代的人都有不同的回答,每个人都应该有不同的答案。不管物质生活是怎样的,每个人都会追求幸福,我想没有一个人追求的是不幸或者空虚。最近的两部电影《一步之遥》和《智取威虎山》,分别给了答案。姜文,出身于大院的大陆导演,他拍了民国时期为背景的《一步之遥》,我认为这电影就描绘出了某种空虚。大量的情绪上的宣泄,指向男主人公没目的的生活,最后导致了结局的悲。《智取威虎山》,香港导演徐克,改编自著名的红色经典《林海雪原》。故事在情绪上没什么亮点,有的是严肃紧张胆大心细,目的明确,也是因为站在时代正确的那一方,代表的是正义。
大方向选对了,再来考虑如何执行。很幸运,我们唯一要好好面对的就是生活。自己过好了也就是热爱人类了,不给社会添乱就是拯救世界了。不忘本,说的是不要忘记本心,不要忘记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