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外汇抢滩者

来源:英大金融 2015-01-23 19:37:2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外汇业务的发展不仅能够深化银行国际化水平,其所产生的品牌效应也将带动商业银行业务的全面发展。作为“助力器”,外汇业务将推动中信银行走向更加长远的未来。

近日,在《亚洲货币》(Asia Money)组织的“FXPOLL2014”评选中,中信银行包揽了中国区由企业客户评选的全部四个外汇奖项,分别是最佳中国外汇综合服务提供商第一名、中国最佳外汇产品及服务第一名、中国最佳外汇期权提供商第一名和中国最佳外汇研究及市场覆盖第一名。这也是中信银行连续第八年获该杂志奖项,充分体现了其在外汇业务方面的辉煌成就和优势地位。

中信银行原名中信实业银行,创立于1987年,2005年底改为现名。总部位于北京,是全国股份制银行之一,为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理财、网上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托管业务等金融服务。

2007年4月27日,中信银行在沪港两地交易所同步上市,成为继工商银行后又一家“A+H”同步同价上市的内地银行,也是A股市场上第九只银行股。中信银行在全国116个大中城市设有1073家营业网点,拥有员工4.6万余名。在2013的战略转型中,中信银行提出了“建设有独特市场价值的一流商业银行”的愿景。

近几年来,中信银行在外汇业务上尤为表现突出,逐渐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外汇“起家”

中信银行的前身是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信公司)的银行部。1984年底,中信公司董事长荣毅仁向中央专函要求成立一个依托于中信公司的银行,专门从事外汇银行业务的经营。经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1985年4月,中信公司成立银行部,其主营业务包括对外融资、外汇交易、发放贷款、国际结算等。在外汇业务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1987年初,中信实业银行正式成立。同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信实业银行作为中信公司的子公司,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自成立之初,中信银行就开始在外汇业务方面大展拳脚。1991年10月30日,中信银行代理中信公司在日本东京第一次发行浮动利率日元债券。两年之后,中信银行代理中信公司在美国发行2.5亿美元的扬基债券,成为国内外新闻传媒广泛报道的“首闯华尔街”之举。1994年12月,中信银行又代理中信公司向日本金融机构发行5000万美元和50亿日元的商业票据,这是中国企业首次以自己的信誉在国外发行商业票据。中信银行众多的“第一次”尝试获得成功,不仅体现了其在国际挑战中激流勇进的勇气,也为之后外汇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代理发行外币有价证券之外,中信银行在外汇收付方面也“跑马圈地”,开展了不少业务。1994年3月9日,中信银行与美国运通公司合作开展速汇即付业务,即客户无需任何银行账户,即汇即付、现金分秒即达,急需向海外汇款的居民再也不用为传统汇款的到账时间和烦琐的手续而烦恼。

1998年3月,中信银行又与美国驻华大使馆签订了《中信银行代收美国非移民签证申请费备忘录》。根据备忘录,中信银行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沈阳地区的分支机构代理美国使馆收取签证申请费,成为国内独家开展代售美国非移民签证申请费业务的商业银行。

正是对外汇业务的瞄准,使得中信银行逐渐拥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到2003年11月25日,中信银行总行营业部国际业务贸易项下收付汇量突破100亿美元大关,真正做到了靠外汇“起家”。

3S转型

2006年对于中信银行的外汇业务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来自内外部的双重压力促使中信银行开展外汇业务的转型:在外部,“721”汇改使得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解体,人民币汇率开始发生波动;在内部,中信银行的国际业务在2004年后按照年均35%~40%的增速逐年递增,到2006年中信银行国际业务在全国市场的份额已近4.8%。

如何应对外部汇率压力以及支撑业务的高速增长,已经成为中信银行不得不考虑的问题。2006年底,中信银行副行长欧阳谦提出了3S服务理念,即外汇服务要具有“专业(Specialist)、快捷(Speed)、灵活(Slim)”3个特点。由此,中信银行拉开了从产品销售商逐步转型为服务提供商的序幕,并致力于依托“3S”打造自己的外汇业务品牌。

从2006年起,中信银行开始组织3S论坛,即“中信银行外汇业务战略客户高层论坛”。在论坛上,中信银行派出最优秀的专家为客户分析投资前景、答疑解惑。客户从最初的好奇,到逐渐认可和接受中信银行外汇业务的专业服务,形成了“做外汇,找中信”的良好氛围。

此外,在2008年的3S论坛上,中信银行还发布了基于“3S”理念的“全程通——国际贸易金融服务方案”,它根据客户的业务流程,紧紧围绕客户各业务环节需求,整合了该行的结算、融资、汇率、代理、网上银行和清算等6大系列、55种国际业务产品。中信全程通的推出体现了中信银行“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

随着中信银行品牌的不断打响和其以客户为主的流程化服务理念的确立,该行的其他业务也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如资金资本业务中的投资理财、利率及结构衍生产品、债券业务等都通过“专业、快捷、灵活”的服务赢得了一批高端客户;而除了传统的对公业务得以加强之外,2005年中信银行又提出实施“三年三步走”零售银行战略,旨在建设有中心特色的零售银行服务体系。在零售银行的业务线中,针对个人和家庭的出国金融业务以及网上银行中个人网银留学贷款业务,均是在成熟的外汇业务基础上发展出的多元化业务种类,其中广为客户称道的出国金融服务,缺少不了中信银行多年在国际市场积累下的经验和口碑。可以说,在现如今中信银行庞大的业务军团中,外汇业务作为其主力军功不可没。

抢滩新业务

经过数十年经验的积累,中信银行的外汇业务俨然已经成为其“金字招牌”。中信银行2014年公布的中报显示,1~6月份,中信银行实现进出口收付汇量1864.1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市场份额4.55%;实现跨境人民币收付汇量1646.89亿元,同比增长43.4%;上述两项指标均保持同业领先,全国排名第六,居股份制银行首位;全行国际业务实现中间业务收入24.51亿元,同比增长41.1%。

中信银行在早年就已经开始布局人民币国际化。2009年对中信国金的股权收购,使中信银行在中国香港即将成为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的新兴背景下,占据了有利的竞争位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代表着中国本币、外币政策的巨大变化,是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中信银行在2009年获得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的核准后,就立即为五家非银行境外机构成功开立人民币结算账户。经过一年的发展后,截至2010年底,中信银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实际收付汇累计结算量达390亿元,占据了全国11%的市场份额,名列全国同业第三。此外,中信银行与其战略投资者西班牙对外银行在金融市场等多领域的合作关系,更是为中信银行的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了便利。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也推动着中信银行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的蓬勃发展,如2013年中央六部委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试点又涉及了中信银行的22家分行,使得中信银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再上新台阶。

除了人民币的跨境业务结算业务,在中国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做市商制度无疑也是其迈出的一步。2004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首次提出在外汇市场上建立外币货币做市商机制,并同时决定从2006年第一个交易日起,在即期外汇交易中推出询价交易方式。中信银行做市业务的经验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从做市商制度的推出起,中信银行就积极参与,并组织了各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资源,这为中信银行在国内外汇市场的成长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2014年6月19日,央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英镑直接交易,这改变了以往人民币对英镑汇价通过美元套算的形成方式,是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的一项重要进展。中信银行又紧抓机遇,凭借在银行间市场外汇做市业务的优势,经监管机构认可,获得了人民币对英镑直接交易做市商资格,成为首批人民币对英镑直接交易做市商。这也是该行继人民币对日元、澳元和新西兰元之后,获得的第四个人民币对非美元直接交易做市商资格。

此外,人民币国际化后,人民币汇率将更多地由市场力量决定,汇率波动会更为灵活。作为一家外汇传统银行,中信银行早在2004年即获批开展代客人民币外汇掉期业务,同时也是2011年首批获得开展人民币外汇期权业务资格的银行之一。

2014年8月1日,也就是国家外汇管理局《银行对客户办理人民币对外汇衍生产品业务管理规定》正式实施的第一天,中信银行就选择期权业务开展较好的杭州分行及浙江企业作为试点,率先为浙江省两家进出口企业各办理一笔基于贸易实需的卖出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由于期权业务是比较复杂的外汇业务,中信银行做好了充分的业务准备,同时也提高了对客户的遴选标准,要求有更加严格的交易后续管理流程。中信银行在外汇衍生品业务中的表现,可以说是“胆大”和“心细”的成功结合。

述之评:“走出去”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也是银行外汇业务发展的基础。截至2013年底,中国的外贸进出口额达到4.16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达6.6千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1位。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进,汇率浮动范围不断加大,1994年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是0.3%,2007年扩大至0.5%,2012年扩大至1%,2014年3月17日起浮动幅度扩大至2%,纵观中国银行业外汇业务经营的发展历程,银行外汇业务每次发展的新机遇, 都是与外汇政策调整密不可分的。“一路一带”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都将成为推动银行外汇业务发展的强大动力。

商业银行外汇业务主要包括外汇存款、外汇贷款、汇款、结售汇、贸易融资、国际结算等。外汇业务是一个相对复杂的业务体系,无论就其政策性、技术性、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还是就其与其他专业领域的关联程度而言都远远高于人民币业务。外汇业务的发展有利于塑造一家银行良好的商业形象,提高其国际化水平,最终带动本行人民币业务的发展。

据中国人民大学编制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显示,截至2014年第二季度,该指数值为1.96,比2013年末的1.69提升16%,而在2013年初,该指数值仅为0.92。在当今的形势下,汇率的不断放开、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不仅为中信银行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和挑战。

最直观的是增大的汇率风险。从“721”汇率改革以来,中国的汇率体系就不断走向市场化和多元化。不断波动的汇率既可能为客户带来高收益,同时也增大了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这对银行外汇业务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与此同时,客户对于金融创新产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中信银行虽然在人民币掉期、期权等方面走在国内商业银行的前列,但不可否认的是,其金融衍生品的种类仍然较少,与国外商业银行的产品相比也还有较大差距,这使得中信银行目前在国际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完善外汇产品创新机制势在必行。而完善外汇人才的培养机制、加强对交易员的专业化管理也是弥补这一差距的重要配套措施。

与汇率风险相伴随的是银行间不断加剧的竞争。当国门进一步打开,人民币开始“走出去”时,也意味着更多的国外银行会“走进来”。人民币国际化后,众多境内银行面临着更多来自外资银行的竞争,这种竞争对于以外汇业务为主的中信银行尤其激烈。因为外资银行在经营境外货币业务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和相对专业的技术,对于外汇风险的管理也形成了独有的体系和方法。尤其是在外汇交易壁垒逐渐被打破的态势下,外资银行势必会与境内商业银行“同台竞技”,当一些贸易和结算限制消失,本来的有利条件不复存在时,能否继续在外汇市场上独领风骚,对中信银行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当然,人民币“国际化”也就意味着不可忽视来自境外的制度风险。例如在中信银行开展的跨境贸易结算业务中,就需要在外国境内开设代理行。这种境外银行的开设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文化障碍和制度风险,严重的甚至可能会遭遇国家风险。

此外,双方国家监管制度的不一致也会在业务的开展过程中造成许多分歧和困扰,重复监管和过度监管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只有采取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才能更好应对风险种类和复杂程度的增加。通过外汇业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风险管理流程等方面的变革,从全行视角对所承担的各种外汇风险进行统一衡量和防范,推动外汇业务风险管理技术由定性分析向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转变,并逐步实现精密化和科学化。

(作者分别供职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工商银行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