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照亮”金本位

来源:英大金融 2015-01-23 19:35:1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鲜为人知的是,牛顿还是一位货币专家!他把科研精神带到了所掌管的英国皇家铸币厂,并提出了很多新的政策主张,牛顿为金本位制的形成所做出的贡献也许是偶然的,但却是巨大的。

 1696年5月2日清晨,一个享有科学家光环的绅士身影出现在伦敦塔(英国皇家铸币厂所在地)。之后30年,他从这里起步开创了自己全新的事业。这个人就是艾萨克•牛顿。

应英国时任财政大臣的举荐,牛顿彼时出任皇家铸币厂督办一职。刚就职时,谁都不知道他会给铸币厂带来哪些变化,因为督办是一个闲职,没有决策权,唯一的职责就是代表国王监督货币铸造。当时,刚刚离开剑桥大学教席的牛顿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门外汉,对经济和铸币一窍不通。

牛顿并未因职位的无足轻重而懊恼。入职后,他将科学探索的劲头用在了新工作上,铸币厂凌晨4点开工,他必亲临现场,每天工作达16小时之久。牛顿如此卖力,是因为他洞悉到了可以让自己在政界及金融领域崭露头角的绝佳机遇——铸币大改革。

在17世纪,银币是英国的基础货币。由于铸造工艺较为粗糙,新铸银币投入流通后,人为偷锉和自然磨损会导致其含银量不断下降。依照格雷欣法则,这些含银量不足的“劣币”会驱逐“良币”,造成市场上流通货币量不足,引发通货紧缩。所以,英国政府每隔一段时间便要进行货币重铸,将市场上的旧币按照面值兑换成足值新币,差价损失由政府弥补。

1695年底,新一轮的货币重铸工作被提上日程,史称“铸币大改革”。此次货币重铸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争论的焦点为是否允许银币对白银贬值。连年的战事让政府财政拮据,于是有人建议在货币重铸中让银币贬值,即在不改变银币面值的情况下降低银币含银量,相当于提高了白银价格。这样既可以激发民众将白银送至铸币厂兑换新币的热情,又能解决流通货币量不足问题;还可以让政府获得可观的铸币税收入。但17世纪的英国社会显然还不能接受让货币贬值这个过于“前卫”的观点。硬通货支持者认为,这无异于政府在窃取私人财产。最终议会决定,依照足值货币的标准重铸新币。

当牛顿到达皇家铸币厂时,货币重铸刚步入实施阶段,这让他欣喜异常。牛顿首先将铸币厂各项事务进行系统梳理,保证了铸币工作能够井然有序地开展。随后,他投入了大量精力对铸币生产流程进行研究,通过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升了铸币产能和铸币精确度。新旧铸币兑换历时3年提前完工,共发行680万英镑新币。

工作之余,牛顿系统学习了经济学知识,撰写了大量有关经济、货币与商业的文章。优秀的管理才能和良好的经济学素养,大大提升了牛顿在政界的权威性。货币重铸完成后,牛顿获得国王嘉奖。

或许是命运的眷顾,原铸币厂厂长于1699年12月去世,牛顿顺理成章地升任此职,开始担负起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工作,也为他赢得了参与国家政策制定的机会。

虽然新旧铸币兑换工作圆满完成,但是这次铸币改革却被金融史学家定性为一次失败的改革,因为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货币重铸后,市场上流通的银币数量依然在不断下降,新币几乎在市场上一经流通便消失了。

当时,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对白银的大量需求导致黄金与白银的兑换比率存在洲际差异,等量的黄金在欧洲可以兑换到的白银要比在亚洲兑换到得多,所以大量英国商人在国内将黄金兑换成银币,熔化成银块出口到亚洲,然后再兑换成黄金运回英国获利。

颇让人费解的是,英国白银价格偏低这一现象,在1695年铸币模式大论战当中却没有被人们所关注,所以英国人也失去了通过让银币贬值来扭转白银外流局面的机会。货币重铸后,将足值新币熔化出口更加有利可图。所以新币投入流通后,几乎没有留在英国境内作为货币使用。

面对此种窘境,英国政府试图通过抑制畿尼金币的名义价值来缓解黄金与白银兑换比率的不断走高。1696年3月,政府规定畿尼金币的价格不得高于22先令;1699年4月,进一步下调至21先令6便士,但是白银出口势头无减。

牛顿就任铸币厂厂长后,针对这一问题在1701年和1702年呈交报告,指出1畿尼金币在英国比在其他国家贵了0.75~1先令。但是牛顿同样是硬通货支持者,而且坚持认为白银是唯一的货币,而黄金只是一种商品。为了维持英国货币稳定,他强烈建议将畿尼价格削减至21先令。

正值此时,英国又一次卷入战事,战争导致英国白银出口与黄金进口减少,牛顿的建议没有得到议会的回应。

此后,铸币厂在牛顿的指导下主动进口黄金,希望通过增加国内黄金供给量,借助供求法则来让金价自动回落,但是这项操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1713年战争结束后,英国恢复白银出口势头。

1717年,白银出口量达到创纪录的300万盎司,英国政府再一次满怀希冀地向牛顿寻求其睿智的帮助,牛顿随即提交了货币史上著名的《向上议院财税委员阁下的陈述》报告。在这份报告中,牛顿详述了欧、亚主要国家铸币的金银含量,通过精确的计算得出结论:英国出口的白银比国内银币价格高出了2~3便士。英国银价偏低,黄金与白银兑换比率偏高,是熔化银币和白银出口的诱因。

在报告的结尾,牛顿再次建议畿尼金币减值,以求将英国的金银兑换比率拉低到与国外相同的水平。1717年12月22日,英国财政部发布公告,以牛顿的建议为基础,将畿尼金币的名义价值确定为21先令(依畿尼含金量计算,黄金价值为每盎司3英镑17先令10又1/2便士)。

现在看来,牛顿担任铸币厂厂长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似乎也并不“高明”。供求法则没有错误,但在实务操作中并不能通过简单地运用供求法则就能够使所有事情适得其所。同时,大时代背景让他没有能够跳出硬通货理论框架的约束,所以他只能建议黄金贬值,而不敢让本位币白银升值。

但是市场的力量却让事件发展出现了戏剧性转机。牛顿的巨大社会影响力使民众相信,此次调整后,畿尼金币的价格将能够保持稳定。所以尽管当时官方依然将白银作为基础货币,但是畿尼金币恒定的重量和价值与铸币大改革前后银币的不稳定状态形成鲜明对比,英国市场上逐步开始采用黄金取代白银作为英镑的价值标准。

同时,另一个因素助推了畿尼金币的普及。在黄金大量进口时期,民众将越来越多的黄金送至铸币厂铸造金币,而很少有人拿白银兑换银币。所以铸币厂铸造的银币数量在不断减少,却“被迫”铸造了大量畿尼金币。市场中畿尼金币数量的扩张为其取代银币提供了数量基础,民众开始越来越普遍地接受畿尼金币作为交换媒介和纳税工具,银行也开始将畿尼金币作为储备货币。

虽然直到1816年,英国才以法律形式确立金本位制度,但是众多金融史学家认为,在1717年以后英国实际上已经是一个金本位制国家了。

牛顿“提前”了将近100年,让黄金开始作为本位币走上历史舞台。黄金每盎司3英镑17先令10又1/2便士的价格水平稳定地持续了200多年,直到1931年英国宣布脱离金本位时才被打破。牛顿也因此作为金本位制度的提出者,被永久性地载入了金融发展史。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