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探底的三大挑战

来源:英大金融 2015-01-04 22:12:2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文 | 刘世锦

中国经济转型正在取得重要进展,对形势应有乐观积极的判断。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期,经济增速适度回落是正常现象。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依然可观,中国经济“崩溃”或“衰退”论是没有依据的。

从国际范围看,今后若干年中国如能保持6%~7%的增长,仍可称为“中高速增长”。但其“底”在何处,现在尚未探明。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转换需要面临三只“靴子”(基础设施投资、出口和房地产投资)落地,待第三只“靴子”落地后,中高速增长的“底”或均衡点基本探明。希望中国经济能够在一两年内完成增长阶段转换,探明中高速增长的“底”,进入一个新的稳定增长轨道或状态,即“经济增长的新常态”。

“十三五”将是新常态形成并得以稳固的关键时期。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表面上看是增长速度的放缓,背后也是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和体制政策环境的深刻变革。在这一转换过程中,中国应处理好三方面挑战。

第一,有效把控和化解转换过程中的财政金融风险。中国目前比较突出的是流动性风险、房地产泡沫、地方债务风险和产能过剩问题。这四类风险通过影子银行、土地、地方融资平台、国有企业等渠道,相互交织、相互传导,形成一个风险传递的循环。中国是被动应对危机还是主动改革,决定了能否避免大的金融危机。

第二,有效提升非贸易部门的效率。与发达经济体相比,后起经济体在全要素生产率方面的差距,更多地表现在以服务业为主的非贸易部门。中国这个问题更为突出,尤其是基础产业的低效率制约着整体效率的提升,当前服务业的产值比重上升,部分是由于价格上涨,而非效率提升。未来,中国应当重点发展高生产率的生产性服务业。

第三,拓展新增长领域并促进创新。新增长领域既可能由于潜在需求被挖掘而催生,如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新增长点;也可能由于新技术出现而触发,如网购、光伏等;还可能由应对既有问题、寻求新增长模式而带动,如节能减排、清洁能源、节水等绿色产业。中国应该通过竞争形成一批创新型行业龙头大企业,以及大量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为此,应当加快要素市场建设,促进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开放,鼓励创新要素依据市场需求流动和适度集聚,形成一批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城市或区域。应当鼓励自由探索的环境和机制,汇集全球一流人才并研究顶尖问题。还应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应用之间的融合,更多地通过市场竞争和需求导向配置政府研发资源。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