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银行时代的“猫鼠游戏”

来源:英大金融 2015-01-04 22:12:0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美国自由银行时代至少有多达三分之一的流通美元是伪钞,直到1863年颁布《国家银行法》,建立了统一的国家货币,伪钞盛行的状况才落下帷幕。

文 | 陈思进

自从美元诞生以来,假钞就已经存在了。在“自由银行时代”(Free Banking Era),假钞的流行变得尤为猖獗。1837年,安德鲁•杰克逊总统封杀美国第二银行(中央银行),那时,各个州的特许银行承担了很多以前央行所扮演的角色,包括纸币的印刷。

当年,美国大约有超过700家特许银行,每家银行都可以发行自己的纸币,由于缺乏国家的统一标准设计,出现了数千种不同设计风格的美元。这为印制假钞提供了条件,造成假钞盛行。而普通公民几乎不可能辨别出哪些是真钞,哪些又是假钞。

为了辨别纸币的真伪,当时的报刊提供了方法,在一本《伪钞检测器和银行钞票名单》中,标明了商人们辨认伪钞的惊人细节。在1839年发行的这本小册子中,记录了约有250多家银行的钞票长期被造假,另有54种纸币是毫无价值的(因为发钞银行已倒闭,纸币却继续在市场上流通),甚至还有20种纸币发行银行,其实从来就没有存在过。

据美联储估计,自由银行时代至少有多达三分之一的流通美元是伪钞,直到1863年颁布《国家银行法》,建立了统一的国家货币,伪钞盛行的状况才落下帷幕。两年后创建的美国特勤局(U.S. Secret Service),就是为了防止新的国家货币被伪造;不料当天林肯总统被枪杀,因此后来美国特勤局又增加了保护总统和其他政府高官的职能。

不过伪造者仍然存在,尽管他们的水平相当低劣。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假钞制造行业大多使用巨型印刷机,这种设备昂贵、不易挪动,且很难操作,其内置不利因素使假钞的制作过程相当困难。但自从引入了家用电脑和彩色打印机,这些易于使用的精密设备,可以被轻松地装进公文包,突然间给伪造假钞带来了便利。1995年,彩色复印机制造的假钞,使美国公众损失了240万美元。

1996年,财政部刻印局发布了新设计的100美元版本,它与旧钞最明显的区别,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头像相比过去被放大了四倍。而更重要的是,有一些新的安全功能是用来防范造假的,比如把钞票举起来放在灯光下,在水印的富兰克林肖像右侧正反两面都可以看到一条细纹,包含了“USA 100”的字样,在紫外光下肖像左侧会发出红光,而右下角的数字100从绿色变为黑色。

这些纸币中所使用的最先进的防伪技术,是前所未有的。但是美国刻印局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在以后的十年里,美国刻印局又陆续设计了5、10、20、50美元面值的纸币,包含了新的安全功能。他们追求领先国际防伪技术的步伐,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美国刻印局成立于1874年,其140年的历史变化本身就很富戏剧性。刻印局(BEP)在华盛顿新大楼最初的几十年里,印刷机曾摇出面额500、1000、5000、10000美元的纸币。而且不可思议的是,还出现过面额10万美元的纸币。虽然它仅限于银行间的转账,从未向市民派发过。自1969年以来,100美元是美国刻印局生产的最大票额,1美元则是美国最广泛使用的纸币,其流通的平均年限只有22个月。与此相比,100美元纸币的平均年限为9年。

美国政府曾怀疑欧元偷去了“美元世界”的市场份额。几年前,美国众议院银行委员会曾举行听证会,讨论关于重新采用大面额纸币的动议,却遭到美国特勤局的强烈反对。因为小面额纸币比起大面额纸币,在假币违法活动中所造成的损失中要小一些。自从1993年以来,刻印局总共发生过11起员工偷窃事件,金额高200万美元。其中有9起案子,嫌疑人被定罪了;而另外2起案子,至今未找到窃贼。这些失窃案,引起时任财政部长鲁宾的严厉批评。

刻印局大楼可谓戒备森严,内部装有近1000个摄像机,许多敏感区域需要特批才能进入。对所有前往应征工作的人,都需进行广泛的调查(包括犯罪背景、财务状况和信用卡记录),甚至前往家中采访他们的邻居,了解他们是否有入不敷出的迹象……员工即使被录用后,也必须进行药物测试以确认是否吸毒;每天工作的活动空间是有限的,就连午餐都不允许离开大楼;并且每五年还要重新评估他们的财务和信用状况。

但是,所有的检查、探头和惩罚都不会改变一个事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员工们可以注视、可以触摸,承受被数亿美元包围的诱惑,但不能放纵自己滋生邪恶的贪念。毕竟,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缺陷,每年约有3%的纸币将被销毁,而且在许多情况下都尚未打上序列号。

这些等待销毁的纸币将被运往单独的办公室,一般需要几天、或几个星期才被打包、切碎和烧毁,这个环节最容易出状况。这意味着每年有2400万美元(年产80亿美元 3%),有可能被贪念浸淫的员工偷盗出去。不过果真如此的话,等待他们的将是牢狱之灾!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