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转型调整期时,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而且稳中有亮点、稳中有提质,但也稳中有风险。
文 | 李德水
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转型调整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2009年世界经济下滑0.6%,2010年大涨5.2%,去年又回落到3.3%。巴西、阿根廷等新型经济体也在减速。
地缘政治亦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挑战,在乌克兰危机和伊拉克危机双重夹击下,全球地缘政治动荡不已,国际博弈渐趋激烈。在同样的国际经济环境下,中国经济虽存在下行压力,但总体运行平稳。
经济总体平稳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而且稳中有亮点、稳中有提质,但也稳中有风险。
稳中有亮点是指农业生产稳定,夏粮又获丰收,特别是在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速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明显高于第二产业同比增长7.4%的速度。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略有回落,主要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以及房地产业的生产和投资增幅回落拉下的,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速回落幅度大于其他行业,比重也下降了,而高技术产业生产增长则加快了。这正是调结构的必然结果,也说明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正在悄然进行之中。
稳中有提质主要是指经济运行的质量有所提高。例如,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15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在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大吃大喝、奢靡消费现象大幅减少的大背景下,社会商品的零售总额还能达到如此高的增速很不容易,这是人民消费取得的实实在在的增长,也是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的结果。这也说明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是明显提高的,而且由于加强反腐,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对经济增长必将带来巨大的正能量。还要看到,信息产品消费活跃,绿色环保消费稳步增长,服务消费需求增加,这都是很可喜的现象。
稳中有风险是指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房地产泡沫、产能过剩等问题。这几个方面出现问题一般都会以债务违约的形式暴露出来,加上金融系统自身也存在一些风险,所以当前需要防范的主要风险是金融风险,但这些风险还在完全可控范围。
就经济增速来说,预期目标为7.5%左右的增长率,有一定弹性,略低于7.5%也是实现了预期目标。况且,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就业形势很好,主要是改革发力。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264.8万户,同比增长52.44%。1998年“保8”的提出,是因为当时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才能增加100万人就业,而当年有800万人需新增就业。这不是固定不变的公式,只适用于当时,如今中国的经济规模大多了,同样增长一个百分点的绝对量是当年的七倍多,况且我国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劳动者队伍构成也变了,故不能解释现在的情况。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GDP数字好看,而是为了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当然,GDP及其增长率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综合性指标,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故对其波动要引起高度重视。
确实存在下行压力
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4%,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微调措施,5、6两月经济企稳回升,二季度增长率回到7.5%。但7、8两月经济下行压力再度显现,三季度GDP增长7.3%。
应该说,出现经济下行的压力有其客观必然性。
一方面,世界经济运行较年初预计差,IMF、经合组织(OECD)都调低了今年经济增长预期,这也必然影响我国的经济运行。另一方面中国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量的扩张,转向质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是必然要求。去年中国经济总产出只占世界约12%,却消费了全世界20%的能源、40%的铝和铜、50%的钢和煤炭,而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种发展模式不改变,经济社会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必须调结构转方式。
过去几十年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的迅猛增长。1982~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2%,“十一五”期间更是年均增长25.5%,从去年降到20%以下为19.3%,今年前三个季度又降到16.1%,这必然对经济增长带来较大影响。其中最明显的是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装备制造业受行业产能过剩如钢铁设备、施工机具等需求减少投资也远不如前几年。另外,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到2008年我们外贸出口年均增长29%,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出口增速大幅回落,今年前三个季度同比只增长5.1%。加上其他一些因素,我们经济下行压力确实存在。
其实,中国经济的再平衡已经开始,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大于投资的贡献率,而且中国消费的热潮不容低估,例如去年中国笔记本电脑销量达2440万台,而美国仅1700万台;去年中国空调销量达6400万部,而美国仅780万部;去年中国汽车销量达2198.4万辆,美国去年汽车销量创六年来最高也只有1560万辆;目前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8.57亿户等等。中国本身已经是一个绝妙的消费题材。
动力源泉
当前,虽然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但宏观调控的手段还很多,企业也都在努力,不至于出现大幅度下滑的局面。确保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健康发展可从几个方面入手。
除了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外,首先,要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做全面部署,方向已明确,关键在落实。例如,在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要尽早出台基准利率的指导市场利率水平,使货币调控手段既有数量调控又有价格调控。利率市场化的难点在于存款利率市场化,建立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进程。金融改革必须坚持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的正确方向。但从A股披露的数字看,上半年上市公司净利润中,16家上市银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854.84亿元。数量只占A股上市公司0.6%的上市银行,净利润则占到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的54%。说明银行对实体经济利润的挤占是很明显的,这种格局很不合理。在金融面前,产业经济似乎成了弱势群体,但产业经济是金融的基础和根本依托,应当摆正两者之间的关系。对金融风险要全面把握,动态监控,做好预案,妥善处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地区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其次,紧跟互联网时代的大潮流,重视研究开发创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产能过剩这个市场经济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可从互联网获取供需关系的大量信息找到其平衡点从而避免由于盲目生产导致的经济危机。各行各业的发展和社会管理,都要跟上互联网时代的大潮流,增强互联网思维,大力开展各种科技创新,包括研究如何防止和应对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在这方面中国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非常接近,而且是同时起步的,中国更有巨大的市场优势,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再次,加强软实力建设,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中国现代化大厦的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了,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10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居第一位;高速公路总里程10.4万公里,2012年就已超过美国;发电装机12.47亿千瓦,也超过美国,且大部分是先进水平的新装机。钢的生产能力更是达到10亿吨,产能过剩3亿吨,比美日欧总和还要多,中国经济已处于超供给状态,不应继续简单地扩大产能,盲目增加供给能力,而要着力扩大需求。这包括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更重要的是加强软实力建设,例如加强市场秩序、商业诚信、精神文明等建设。做好这些建设也能解放和发展出无穷无尽的生产力,使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
最后,坚持依法治国、抓紧建章立制。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城镇化的稳步推进,服务业的巨大潜力,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力等基本面看,中国完全有条件实现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一些传统产业至少在数量上已达到高峰期,而新的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点需要有个培育和成长的过程,这就是经济转轨和产业升级过程中的“阵痛”期。中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刻,也面临着发生重大历史转折的宝贵时机。我们要把经济下行的压力转变为一种倒逼机制和新的强大动力,并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功能,加快改革开放,加快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国经济一定能创造更加辉煌的奇迹。(作者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本文由本刊记者王伟采访整理,并经作者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