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经营的国际化,金融资源配置的国际化,金融监管的国际化使得中国的商业银行不可避免地融入到全球化浪潮中。作为百年民族金融品牌的继承者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先行者,交通银行始终在努力探索与实践。
文 | 宋玮 张皓冰
10月18日,交通银行东京分行举行了新址揭牌仪式,新址选在具有日本金融中心之称的东京都日本桥地区,并于10月20日正式开始营业。自1995年成立以来,从地段相对偏僻的虎门地区迁至金融机构云集的日本桥,既升级了硬件设施和经营环境,也必将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足以说明东京分行业务规模的扩大和业务能力的提高。而这,仅仅是交通银行近年来大力推动国际业务发展的一处缩影。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08年,是近代中国的发钞行之一,是中国境内主要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现为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1987年4月,重组后的交通银行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2004年8月交通银行与汇丰银行正式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于2005年6月在香港H股成功上市,成为内地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商业银行。
经过多年发展,交通银行已经逐渐成为一家以商业银行为主体、跨市场、国际化经营的大型银行集团,业务范围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信托、金融租赁、基金管理、保险、离岸金融服务等诸多领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2013年,交通银行在《银行家》杂志一级资本排名位列全球第23位,税前利润位列全球第12位,在《财富》世界五百强企业排行榜中,交通银行位列第217位,较2012年上升了26位。
突破式发展之路
蓬勃而开放的市场环境,同时意味着银行间同业竞争日趋激烈,面临着来自国内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双重压力,交通银行原有的产品与同业产品相比大同小异,竞争力不强。为了实现突破式发展,交通银行必须要寻找属于自己的新的“蓝海战略”,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大规模的客户群体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依托本行在海外已经建立起的广泛经营网点,深入开拓国际市场空间,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融资与财富管理服务,是交通银行抓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为银行业发展带来的良好契机,全面提升自身竞争实力的必然选择。
国际大型银行的发展经验显示,当国内市场出现波动时,其海外市场业务可以有效分散风险。尽管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状态,但也面临着结构和体制的双重转变,可能对交通银行的本土经营带来系统性风险,实现国际化经营,交通银行可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分散本土经营风险,促进自身的持续发展。
交通银行于2009年明确提出了“两化一行”的发展战略,即“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将国际化经营作为公司今后发展的重点目标。交通银行的国际化战略包括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内向国际化是指引进外资银行的产品、管理、技术、人才等要素,通过不断学习获得国际化经营的知识和经验;外向国际化是指交通银行的产品、管理、技术、人才等要素走向国际市场,实现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的延伸,最终实现银行经营的国际化。
国际化“路线图”
自1986年重组至今,交通银行在实施国际化战略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交通银行依托广泛的全球代理行网络开展国际业务,形成了“以亚太为主体,欧美为两翼”的海外战略布局,国际业务进一步发展,与战略投资者——汇丰银行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引资”、“引制”、“引智”三措并举,提高了自身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交通银行的国际业务主要有银行同业服务、国际业务服务、外汇理财服务和外汇交易服务。银行同业服务包括外资同业产品和中资同业产品;国际业务服务包括跨境人民币、交通通汇和融企通三大类;外汇理财服务包括外币增值类理财、本币增值类理财、套期保值类理财、结售汇及兑换服务;外汇交易服务包括外汇宝、满金宝、乐兑宝和期权宝。截至目前,交通银行36家省直行全部开办外汇业务,外汇业务经营范围和产品种类齐全,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额不断增长,境内外联动业务迅速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和离岸业务发展势头良好,海外资产超过480亿美元。
自1989年起先后设立纽约代表处(1991年升格为分行)、东京分行、新加坡分行、首尔分行、法兰克福分行和澳门分行及伦敦代表处等12处子(分)行,交通银行海外网点已达54个(含中国香港分行),初步形成服务辐射至欧美及亚太等地区的金融网络。截至2013年期末,交通银行已与141个国家和地区的1608家同业建立了代理行关系,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108家同业及联行签署了代理人民币结算协议,开立175个跨境人民币账户,在24个国家和地区的54家境外银行开立17个币种共69种外币的清算账户。
对于未来应如何进一步推动国际化战略,交通银行提出了具体的路线图。
一是强化境内境外两个市场的客户共享和业务联动。分享产品、客户等多种信息,寻找业务联动的突破点,推广产品创新,将原本分散的产品和客户进行统一的设计和管理,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二是加快走向新兴经济体的步伐。经过金融危机之后,亚太地区国家的经济尽管增速放缓,但依然保持着较为良好的增长势头,且东盟主要国家的经济也出现了发展向好的态势。总之,亚太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毫无疑问应该是交通银行现阶段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首选区域。
三是把握人民币国际化和交行全球化结算体系日趋完备的有利契机,继续打造“两个平台、三个中心”,即全球财富管理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和全球结算中心、清算中心、融资中心,全面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充分把握客户的需求,运用专业化团队为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着重发展境内国际业务,包括贸易融资与国际结算两大类,为中国的“走出去”企业提供更为完备的服务。
四是做大做强境外银行机构,稳步推进海外机构和业务布局。可以借鉴汇丰银行的海外布局经验,例如在欧洲,可以法兰克福为中心,逐步延伸至汉堡、慕尼黑等城市,形成合理的战略布局,便于交通银行的海外机构为客户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
机遇中直面挑战
交通银行经过多年积累,已经基本形成了“以亚太为主体,欧美为两翼”的战略布局,海内外经营网点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业务覆盖范围广。资产总规模截至2013年已经达到5198.76亿元,在2013年《银行家》税前利润排名中位列全球第12位,庞大的资产规模和良好的利润前景使得交通银行具备了品牌效应,获得了国际客户越来越多的信任。此外,交通银行自2004年与汇丰银行正式合作后,国际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尤其是资本实力的提升。在2011年的世博会上作为全球商业银行唯一合作伙伴,为打造自身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础。
交通银行在推进国际化进程方面成就显著,但是依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推出的国际化指数(TNI)计算公式,交通银行的国际化指数在5%左右,与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国际化程度高的大型商业银行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在实现国际化经营与管理的路途上,交通银行依然任重而道远。
中国外贸大国地位的巩固、新兴市场的崛起为国内企业实践“走出去”战略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而企业的跨国经营必然会带来商业银行海外经营网络的扩张,客观上促进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也为中资银行扩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自2009年以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开始逐渐发展,并加速建设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促进了交通银行相关的离岸业务的发展,而人民币持续的升值预期也使得以美元作为核算单位的交通银行的核心资本量增加,提升了交通银行的世界排名,同时还降低了交通银行海外并购的成本。
不容忽视的是,在交通银行国际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挑战。交通银行现有的融资产品种类单一,以融资类基本产品为主,近年来少有创新。国际贸易和融资业务日趋复杂并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现有的产品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在个性化定制产品方面与国际大型银行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交通银行的境外分支机构发展状况也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规模小,未能形成规模效益,资产负债结构不完善,融入当地经济环境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与当地的本土银行相比竞争力不强。人才缺乏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交通银行的国际化不仅需要熟悉海外经济环境和金融运作规则的管理人才,同样也需要进行产品创新的专业人才,但两类人才于交通银行而言都是非常匮乏的。
近年来,小微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以及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渐行渐近,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加剧。商业银行金融危机过后,全球普遍加强了对金融业的监管,2010年新版《巴塞尔协议Ⅲ》对资本充足率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中国2013年1月落地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对资本充足率、杠杆率等指标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条件。金融监管的从严态势给交通银行的国际化提出了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