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走出去急不得

来源:英大金融 2014-12-09 22:12:3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加快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建设是提升中国银行业综合竞争力和融入全球竞争格局的必经之路。

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国际银行业间的力量对比和竞争格局已经发生了改变,许多大型商业银行受到重创后缩小业务范围,从而为以交通银行为代表的中资银行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广阔空间。以往的经验显示,发生全球或区域性的金融危机后,商业银行进入国外市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一方面,遭受危机后的大型商业银行的金融资产价值往往被低估,由此会降低交通银行进行海外并购等活动的成本;另一方面,金融危机的冲击也可能会削弱东道主国家人民对外来银行的排斥心理,进一步降低海外收购的文化风险。因此,在金融全球一体化大趋势下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着难得的国际化发展机遇。

在“引进来”与“走出去”政策的支持下,中国贸易大国地位的进一步巩固,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合作进一步深化,2013年国内出口额达到13.71万亿元,同比增长6%,进口额为12.1万亿元,同比增长5.4%。这反映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和对外投资活动量及外资企业国际结算业务量的增加,客观上要求中国的商业银行实现业务经营和管理的国际化,以更好地满足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对国际结算业务和对外投资的需要,促进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逐步深化,中国的银行业必须要适应这种时代潮流的发展,创造条件积极参与到国际银行业服务市场的竞争之中,谋生存、求发展。与欧美发达国家同业相比,中国银行业国际化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只有采取渐进方式逐步积累经验,才能稳健地走向国际市场。

银行业是一个具有高度专业化要求的资金、知识密集型行业,而国际业务则要求更高的实务操作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同时,银行国际化将使交易平台由国内扩展到国外,错综复杂的国际金融市场充满了未知数和不可预见的风险性,作为国际金融市场的“新手”,需要熟悉规则,积极寻找市场空间,才能逐步在激烈的国际金融竞争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鉴于国内银行业国际业务运作能力还不够成熟,对外部经营环境的适应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海外的市场拓展要稳妥地进行,选择合适时机向外“渗透”,不可急于求成。所以,银行国际化一方面需要积极练好“内功”,加快银行公司治理架构的改革以及基于数据大集中的流程银行建设,强化金融创新与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提高银行的整体服务效率;另一方面也需要培育和积累大批既懂得国际金融业务,又懂得国际惯例及法律的国际金融人才,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使用与激励机制。

银行从国内经营转向国际化经营,意味着资金、客户、人才、风险以及市场交易平台的国际化,需要面对各种各样复杂的新问题、新情况,难度也可想而知,银行国际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种渐进性已经为大多数国际活跃银行走向世界市场的历史所证明。银行只有在探索中不断前进,才能逐步提高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综合素质和强大能力。

(作者供职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交通银行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