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从债务总量,还是债务增长速度以及地区分布,中国的债务风险目前整体可控,但在局部已经十分严重,而债务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却在衰减。
文 | 张涛 路思远
在中央财政的不积极和向地方下放金融配置权的共同作用下,债务问题已经变成悬在中国经济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问题究竟有多严重?
债务余额131万亿
鉴于金融体系是经营货币的,或者说金融机构就是经营信用的,所以整体金融机构的资产实际上就是非金融机构的债务,也是整个社会的负债。按照此逻辑,目前包括政府、非金融企业和居民在内的中国债务余额约为131万亿元。
就结构而言中国在债务方面还存在三个比例关系。比例关系之一:从非金融部类的债务人分布来看,政府和非政府的债务比例关系是二八开。截至2013年底,中国非金融部类的总债务规模约131万亿元,其中政府债务规模为27万亿元;非政府债务规模104万亿元,其中企业债务规模为85万亿元,居民债务规模为19万亿元。
比例关系之二:从非金融部类的债务产生渠道来看,非信贷和信贷的比例大体上是四六开。按照央行公布的社会融资总量数据来看,截至2013年底,新增人民币和外币信贷额12个月滚动合计额为9.5万亿元,新增社会融资的12个月滚动合计额为17.3万亿元,相应新增信贷类融资占到新增社会融资近六成左右。
比例关系之三:从非金融部类的债务用途来看,存量债务的利息支出和债务的净增量的比例大体上是三七开。2013年社会融资新增17.3万亿元,其中用于利息支出的约为5.2万亿元,债务的净融资量约为12.1万亿元。
人均债务余额5年增3倍
一方面,债务对于居民福利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测算的结果显示,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5年间,中国的人均债务余额已经由危机前的不足3万元,急升至目前的8.5万元,5年间债务增长超过3倍。
如果按照1年期国债的利率(最低的市场利率)来测算,每年人均利息支出由危机前的700多元升至目前的近3000元,相应占人均年收入的比重也由危机前的8%升至13%左右,这意味着仅债务负担就将消耗掉超过十分之一的居民经济福利。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负担不均衡。按照国家审计署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全国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为105.66%,若将按照审计署公布的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19.13%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14.64%的折算率计算,中国各级政府总债务率为113.41%,高出负有偿还责任债务口径的债务率7.75%。
如果按照同样测算方法,两种口径债务率差值前5个省市依次为:重庆、山西、江西、湖南和河北。全国仅有8个省市的差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北京、辽宁、浙江、青海、广东、福建、山东和河南。
局部债务危机不容忽视
可见重庆等5省市明显具有较大的偿债压力,而从行业分布来看,这些债务压力大的地区均属于钢铁、煤炭等过剩产能行业相对集中的地区,而这些地区的表外融资比重也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这些高负债、过剩产能集中的地区,有很大一部分债务来源于传统信贷渠道之外,这无疑也增加了这些地区的债务风险,意味着中国局部爆发债务危机的风险不容忽视。
因此,无论是从债务总量,还是债务增长速度,以及地区分布而言,目前中国的债务风险整体可控,但在局部已经十分严重了,而债务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却在衰减:2008年至2013年期间,中国每年的新增债务和新增GDP比值的平均值约为3.2,即每新增加一个单位的经济产出,需要追加3个多单位的债务融资;而2007年的时候该比值仅为1.6,表明债务扩张的效率正在快速下降。(作者供职于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