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华为 做梦吧

来源:英大金融 2014-08-14 10:39:3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所有在市场上有实力与华为掰一掰手腕的对手,都已经或者即将迎来自身成长之中的瓶颈,但此时的华为,却如鱼得水。

文 | 本刊特约记者 纪一宁

“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被惊醒,世界都会为之震动。”

拿破仑这一评价,在过去许多年里都能让国人肾上腺素激升,但真相往往会被刻意修饰——法国当代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佩雷菲特在历史专著《停滞的帝国》中考证,拿破仑的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那就永远不要让他醒过来!”

2014年,很多对手抱着与拿破仑一样的想法,希望来自中国的华为公司继续沉睡下去。

这家刚刚在去年顶替爱立信坐上全球通讯行业王位的中国企业,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就创造了足以写进MBA教科书的“荣耀”品牌奇迹: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三,占有5.8%份额的成绩也足以让对手们战栗——要知道,在刚刚结束的华为分析师大会上,华为总裁任正非对华为2014年手机终端市场的销量预计是1亿台,而IDC预测称,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会达到12亿部,这意味着,华为将再次大肆蚕食竞争对手们的市场。

更应引起竞争对手重视的问题是,这样一个持续增长中的华为,居然没有明显的弱点!换言之,诺基亚的老态龙钟、黑莓的创新乏力、苹果的换帅之痛、小米的资本乱局、三星的专利风波……所有在市场上有实力与华为掰一掰手腕的对手,都已经或者即将迎来自身成长之中的瓶颈,但此时的华为,却如鱼得水。

所以,“中国睡狮论”与“杀死华为”一样,都是个伪命题:就如同拿破仑没有办法不让睡狮醒来一样,现在的手机业界,没有谁能在商海鏖战中灭掉华为。

拒不上市:但求“身心”自由

毫无疑问,不上市是华为不会被杀死的最大依仗。

拒不上市的企业有很多,但同时具备重资本运营、科技公司与中国企业这几个元素的,却只有华为。

能够在手机终端的红海中异军突起并且屹立不倒,资本助力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就如同任正非在6月13日接受采访时所强调的那样:“华为不会上市……资本市场的本质就是贪婪,华为公司也会是贪婪的,我们只是尽力抑制……这样我们就能避免多元化的风险。”

拒绝财富当然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有太多的资本掮客因此而丧失了大赚一笔的机会,所以质疑声才会此起彼伏:不上市是为了防止大权旁落?最终是为了子女接班?华为的“盖子”一上市就会被揭开……”但事实却总是有些“残酷”:在华为的股权版图中,任正非只持有1.4%的股份,华为是一家员工100%持股的私营企业!这已经足以将所有关于“华为不上市”的非议击得粉碎。

但不上市,不代表华为没有自己的资本工具。据华为前高管胡勇介绍,西方公司往往用并购的方式来扩充产品线,一是为了形成整体解决方案,二是整合产业链。这样的好处是能快速响应市场。但华为反其道而行之,充分利用中国的低成本研发特点,大量招聘研发人员。先利用主业务的研发和营销平台去培育新产品。当新产品(非电信网络核心产品)做大后,将其出售,一来起到融资的作用,二来将融资来的钱投入核心产品的研发和市场,通过补贴(降价)使核心产品迅速扩大市场份额,量产化,提高竞争力。

2001年,华为7.8亿美元出售电源和机房监控业务给爱默生;2005年,华为8亿美元出售H3C企业网和数据通信业务给3com……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据江湖传言,华为出售一家公司就比中兴通讯上市融的钱要多,既然融资渠道如此健康,上市又有什么必要?

拒绝涉足股市的华为,也就是为持股员工创造了真正的“为自己工作”的企业环境,无疑会让员工迸发出更大的创造力与主动性。想想去年苹果股价腰斩时被股东们折磨的一脸官司的库克,不必将自己的命运交付于未知的资本手中,华为自然可以“身轻如燕”。

实际上,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领军企业,华为在资金层面一直颇受优待,从银行贷款的渠道非常通畅。据财报显示,华为2013年营业收入大约是2400亿元,未经审计的营业利润达286亿~294亿元,2012年经审计利润为199.6亿元——这在手机终端生产商中,绝对算得上是多金土豪。

“科技企业是靠人才推动的,公司过早上市,就会有一批人变成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他们的工作激情就会衰退,这对华为不是好事……员工年纪轻轻太有钱了,会变得懒惰,对他们个人的成长也不会有利。”这就是任正非的商业逻辑。

而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同样会让华为的生存环境变得艰难,如果华为是上市公司,就要对每季度的业绩负责,就不能站在一个产品5年或者更长时间会否盈利来定价,从而去占领市场。一位产业分析师曾撰文分析,华为巴西市场从1998年开始拓展,连续8年亏损,但2008年收入将超过1亿美元。“如果华为是上市公司,可能在第三年就砍掉了巴西分公司,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国际市场的业绩。”

外兵内用:总是后发先至

“大家都说我们公司成功有秘密,揭开面纱,其实都是皱纹。我见国外媒体,是因为国外的商业生态环境需要,而国内商业生态环境没有困难,所以没有见你们。”6月16日,在国内向来低调的任正非居然破天荒的面对国内媒体袒露心声。

敏锐的分析人士已经从中嗅出了些味道:国内的商业生态环境现在出现了什么困难?——或者,华为的下一战略目标,是否可以确定就是国内的手机终端市场?

据华为公布的经过审计的2013年财报显示,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2390亿元人民币(约395亿美元),同比增长8.5%;净利润210亿元人民币(约34.7亿美元),同比增长34.4%。这其中,65%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中国市场实现销售收入840亿元,同比增长14.2%。显然,超过14%的增长速度,足以让中国市将成为华为业务增长的重心,或许,这也是任正非向国内媒体敞开心扉的重要原因。

然而,国内手机市场早已是红海一片,华为在其中能得偿所愿么?

答案几乎是肯定的。“身心”自由,给了华为相较于手机行业其它对手更高的一个起点,浸淫国外市场多年的宝贵经验,将对华为的未来产生巨大的帮助,外兵内用,足以让华为在营销、成本、战略、创新等多方面后发先至。

“试想一下,在国内厂商的营销方案还停留在‘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中产白领与90后人群’的时候,华为已经在打伦敦腔、巴黎范的牌,这完全就不是一个量级上的较量。”一位分析人士对于华为在国内市场的未来信心满满。

华为在欧美多个国家投资的研发机构此时开始彰显出自己的力量,动辄数十亿美金的研发投入,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分流至手机业务的研发上,对于创新乏力的国内竞争对手而言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在未来版图的营销战略上,华为还借鉴了国际巨头们的经验——在国内以低端市场跟进苹果和三星,利用硬件上的研发与制造能力,以及通讯业务积累下来的运营商资源,快速上量,拉开与联想、中兴或小米等企业的差距,再向中高端冲击三星。

这种战略在商业史上很常见,也适合缺少品牌影响力的后进入者。丰田、本田和现代等日韩汽车企业都是凭此异军突起。客观而言,这种策略符合华为的长处。华为有通过压强原则而后发制胜的基因,尤其擅长在产品上采用压强原则,再利用运营商资源,有机会快速突进,并依靠规模来捆绑供应链资源,再逐步发育团队能力和品牌运作能力,寻机向中高端发展。

更何况,华为还有着无论是三星、苹果抑或小米都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与通讯运营商的前置合作所带来的合约机市场的巨大空间,都足以让华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枕无忧。

2013年,中国通信市场最重要一件事莫过于年底4G牌照正式发放。实际上,凭借早年就已在4G上发力,华为商用网络合同已位列业界第一,在全球274款TD-LTE终端中,华为占比达22%。此外,华为在5G上的研发也早已展开,这些都可能成为华为在未来登上手机产业王座的筹码。

但仅在成功的基础上收获,绝不是任正非的选择。根据财报数据显示,华为运营商网络业务2013年营收1665.12亿元(约275.2亿美元),同比增长4%,与消费者BG(即手机业务)的17.8%和企业业务32.4%的增长来说,体量大增速慢。根据华为预期,至2018年华为运营商网络业务收入比重将由现在的约70%降至50%~60%之间。这也就意味着,华为已经将超过10%的未来增长,寄希望于5年内的国内手机市场。

当然,华为的国内拓展成败与否仍有待市场与时间来回答,但这样的底气与豪气,已经足以让其立于不败之地。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兴通讯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