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给文化企业估值

来源:英大金融 2014-08-14 10:38:5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文化产品本身是体验性消费,社会对某种文化或某种产品的体验有一个阶段,不能仅仅依赖过去传统的因果关系的分析,要运用大数据进行相关判断,建立价值分析的新方法。

文 | 刘云波

乘着国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东风,在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文化产业的并购正在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对文化产业中的各方参与者而言,创造价值和发现价值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但作为核心资产主要是以轻资产方式普遍反映的产业,文化产业中企业价值的估值方式与传统产业的估值方式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方面。

从创造价值的角度看,很多文化企业的资产或资源可能并没有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比如品牌以及某些无形资产,此外还有客户关系、管理团队能力等等,这些并不以会计意义上所能体现的资产或资源在创造着企业的价值。

价值源泉:资源与价值驱动力

关于企业估值,首先要正确理解价值评估。价值评估是一个发现企业特点,了解企业优势和发掘价值的过程,也是梳理企业战略思路的过程,更是对企业经营能力、财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全面理解的过程,如果仅仅构建一个财务模型,去分析企业价值,就太简单了。

寻找企业价值的源泉,可以从两个角度观察:资源和价值驱动力。看一家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资产类是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可能还有一些无形资产,负债主要是借款或者往来款项。从会计核算角度,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是创造价值的资源,从创造价值的角度,很多创造价值的资源可能并不是以资产的方式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比如品牌以及某些无形资产,对文化企业来说,创造价值的资源可能更多,比如有竞争力的创意、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团队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创造企业价值的资源,但并不以会计意义上的资产形式体现。

从评估理论本身而言,创造价值的驱动力是资本的投资回报率,企业长期的增长率,以及资金的使用成本,这三点是价值创造的关键因素。资本运作效率、产品和服务溢价的能力以及生产成本的控制能力能够持续地发挥是企业竞争能力反映,体现到财务上就是投资回报率的多少和资金成本的高低,后者也反映了企业运作的风险程度。

在上述创造价值的源泉因素中,作为文化企业而言,有其自身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以创意为核心价值,以品牌运作为出发点,借助于多元化产品来实现最大的经济价值,这是文化企业也是文化产业的特征。

文化企业的大部分资产是无形资产,包括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或者运营模式、开发模式、组织管理,其资产有几方面特点,主要体现为:非实体性。比如数据资产;权利组合方式的多样性。权利本身是可以组合的,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价值,比如有些网站没有著作权,但是有编辑和经营权;排他性和共益性;技术替代性;权利运用方式的多样性;权属关系或者权利保护的复杂性;价值贡献的非匹配性,资产的价值或者权利的价值并不在于投资成本的多少,对文化产业而言,投入的成本和实际产出有时会非常不匹配。

创新评估方法

对分析对象的不同理解将会导致价值的差异和变化。要了解分析对象是企业价值,还是权益价值,或是资产价值。

对估值而言,一般的情况下,市场价值是常用的价值类型,但对于投资双方而言,可能更多是采用投资价值的概念。对投资者来说,需要了解投资以后的价值,这不仅仅包括协同效应,还会涉及资源重新分配或者重组后产生的新价值。非评估专业人士基本上很少考虑价值类型的问题,但任何一个资产价值都有一定的边界条件,在不同条件下,同一项资产价值可能是不同的。在超市里买一瓶矿泉水是1元,这是市场价值,爬山的时候,可能是5元,这时候矿泉水的价值不是市场价值,而是投资价值。对投资者来说,此时需要这瓶水,而且认为价格是可以接受的,但对于爬山自带水的人来讲,就会觉得这瓶水很贵,偏离了市场价值,就不会买。

关于评估的传统方法主要是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对文化企业来说,目前在并购过程中,采用市场法特别是用P/E倍数进行估值用得比较多。

需要注意的是,对文化企业而言,资源运用的方式和方法也可能产生价值,必须考虑到企业未来的经营战略和现有的经营能力、管理能力,但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去之后,才能对价值做出新的发现。市场法很难反映一个特定企业的价值,因为各个企业经营的特征不一样,模式也不一样,核心竞争力更加不同。只有在估值的过程中对对企业整体经营战略或未来经营战略进行梳理,对企业现有资源和未来能够运用的资源进行梳理和分析,才能合理地反映文化企业的价值。

另外,对文化企业要创新评估方法,现在是互联网金融时代,大数据的分析风起云涌,在国内外对文化产品,特别是影视作品利用大数据分析其价值的方法也有,比如谷歌和国内的部分影视网站也在进行大数据来分析或预测影视作品的票房价值。文化产品本身是体验性消费,整个社会对某种文化或者某种产品的体验有一个阶段,因此不能仅仅依赖过去传统的因果关系进行逻辑分析,要运用大数据进行相关关系的判断,建立价值分析的新方法。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