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乔布斯为偶像的雷军希望将小米打造成“像苹果一样的公司”,但现在,市场却只能“瞻仰”雷军的投资能力,却难以记起小米科技公司最初的样子。
文 | 本刊特约记者 纪一宁
投机客与企业家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两位著名人物可以给出最好的答案:不择手段地疯狂攫取利润的是投机客,如索罗斯;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有目的地寻找革新源泉的是企业家,如乔布斯。
但如果,索罗斯披上了乔布斯的外衣,结果会是怎样?
雷军和他的小米,正试图寻找答案。
5月27日,媒体披露迅雷时隔3年,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招股书,其中,出现了两名新投资者,分别是投资2亿美元的小米公司和投资9000万美元的金山软件,后者同样是雷军旗下的上市公司。
可以预计,倘若迅雷成功登陆华尔街,雷军与小米的名字必定将又一次产生轰动效应。如果再联系上之前雷军在金山软件、欢聚时代、猎豹浏览器等项目上动辄超百倍的投资回报,就会足以让人忘记,小米是个手机品牌。
“赢客”思维
嗅觉灵敏、出手果断,善于发现并利用一切漏洞,大野心、大手笔——具有这样特征的华尔街投机客,被业内拥趸称之为“赢客”(Winner)。所有迹象都表明,雷军与小米,现在正试图扔掉Customer(顾客),尝试扮演单纯的Winner角色。
这一切都来自时代的机遇:你不需要记得雷军说过“小米绝不靠硬件赚钱”——因为现在即便是799元的红米手机,小米都能从中获得百余元左右的利润;不需要记得雷军说过“小米只做高端”——因为至少在价格上,早已看不出小米手机与山寨机之间的差别;不需要记得雷军说过“我们只靠口碑不做广告”——央视与分众的电梯广告屏上铺天盖地的海报,早已经让这些话随风而逝。
这些已经让人们无法对现今的小米手机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因为雷军与小米的举动像极了被誉为“华尔街之狼”的投机精英,他用“极客”的光环吸引最早的小米用户,以“中国版iPhone”的概念赢得第二代用户,用“性价比最高”吸引第三代用户……似乎只要能不停地造出概念,小米就不用发愁市场的销量——尽管2014年销售6000万台的数字并不能为小米带来太多的利润,却足以支撑其创造出下一个概念。
与层出不穷的花哨概念成反比的,是产品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的巨大落差。2014年“3•15”消费者维权产品调查中,小米手机高居投诉榜榜首,这确实不像是一家有担当的企业应该交出的成绩单。
作为小米投资人,现为小米联合创始人的王川经历过小米科技起步的阶段,他曾毫不客气地“揭发”雷军,说他当时“到底也没有回答清楚小米如何赚钱”。
据江湖传言,雷军第一种回答是“不讲道理”型。他会问对方一个问题:我有钱还是你有钱?如果是我有钱,是不是我比你更知道怎么赚钱?所以你别操心,听我的就好了;第二种答案是“最差结果”型:我们做东西的出发点是要对用户有价值。如果这个产品做出来,最后也赚不到什么钱,那我们能不能对用户说,麻烦大家,我们真活不下去了,能不能5元、10元钱募捐一下。如果用户真喜欢,我想我们还是能募到钱的。
现在看来,虽然雷军始终没有找到最像乔布斯的那件外套,但却依靠“苹果模式”的概念一步步走上神坛。所以,有好事者将小米的成长史如此总结:第一步,画大饼(制造概念);第二步,馋死你(饥饿营销);第三步,撂摊子(售后不管);第四步,再来一遍。
雷军系大联盟
以“赢客”思维重新审视“雷军系”的版图与小米的成长史,可以让我们发现更多的问题。
“雷军系”的上市公司有三家:金山软件(港交所)、欢聚时代(纳斯达克)、猎豹移动(纽交所)。小米科技虽然没有上市,但已经估值百亿美元以上,是雷军系最核心的资产。如果刚刚提交申请的迅雷科技成功登陆华尔街,那雷军将成为四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已经具备了与互联网传统三大巨头小BAT(B为百度、A为阿里巴巴、T为腾讯)掰手腕的能力。
但是,估值号称百亿美元的小米科技,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数年一直徘徊在三甲之外,海外市场更无从谈起——4月份刚刚结束的米粉大会上,雷军表示2014年小米手机将在新加坡以及日本市场销售100万部,可是相对于全年6000万部的出货量,这点份额实在是有些寒酸。
也有人说小米的强项在于投资未来,如同阿里巴巴与腾讯一样,在产业链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自己强势的身影。业内人士分析,小米的投资有两个出发点:第一,是围绕自身的规划产品版图做技术、产品和人才的加强和储备;第二,增强“雷军系”的紧密关系,形成一个大联盟。
这样的分析同样不乏佐证:小米收购多看科技,更多的是为了让多看的创始人王川加入小米。王川加入小米之后,负责小米盒子和小米电视业务。小米对手势识别服务商Pebbles的参投,应该是小米有计划将这项技术应用于自己的产品线中。至于西山居等游戏业务,则一定会对小米手机的内置软件造富体系产生有效地增益。
但,这更像是掩耳盗铃,在小米那些最吸引眼球的投资之中,跟自己有关的地方还真是不多,凡客与乐淘,迅雷与金山,这些品牌与“小米手机”的品牌相结合之后所能产生的商业价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刚刚结束的2014投资人大会上,雷军自己坦言创立小米的目标,“作为投资人,我有一个很低俗的目标,在我创办小米的时候都没好意思跟别人提过:我做了20多年,能不能亲手做一个百亿美元的公司?虽然这么提目标,让这个梦想好像太低俗,太物质,但其实有了目标后,对我的帮助很大。”
资本为王
明了小米的“梦想”,就不难理解雷军的作为。
对于小米而言,实业为王、用户为王、内容为王的概念都不重要,资本为王才是最主要手段与目的。现在回头来看那些关于小米被津津乐道的“伟业”:
“红米”的产品创新,早已被市场验证为乔布斯式饥饿营销+中国式互联网概念式烧钱的组合——这样的组合可以保证伤害一批消费者之后,迅速圈拢下一批消费者——相对于中国市场的庞大基数,这样的“新陈代谢”对于小米而言可以说毫无损失;
小米盒子、小米电视的“突飞猛进”,在没有价格优势的市场中不过是资本补血带来了虚假繁荣——专业设备由非专业的企业来制造,除了资本收购,小米无法寻找到半点颠覆市场的创新办法。
所以,当雷军系的财富大厦越建越高,小米的地位就越加无足轻重,小米科技极有可能完成从科技公司到资产公司的蜕变,等到那时,千万亿财富的占有,远比一个千元左右手机更能吸引眼球。
这也是为什么小米作为国内知名度最高的手机制造商,却根本在国际市场看不到影子的原因。相对于其他国产手机品牌,如华为、联想甚至中兴,小米致力于打造的是“赢客”目标,而后者们则致力于成为企业品牌。
曾有业内人士总结,雷军的商业逻辑是一边构建产业生态圈,一边构建资本投资圈,资本为产业输血。但现今看来,投融资才是小米的真正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甚至可以断言,小米手机必死,雷军必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