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大金融2014年6月-文本文件文 | 约瑟夫·尤金·斯蒂格利茨
有历史记录以来,没有一个国家像过去30年的中国那样,经济增长得如此之快,并让如此之多的人口脱离贫困。中国成功的一大特征,是其领导人在需要时愿意改变经济模式,即使是面对强大既得利益集团的反抗。当中国再实施另一系列根本性改革时,既得利益集团又准备要竭力阻止了。改革派能再次胜出吗?
如今,中国面临的更深层次问题,是政府和市场的适当角色。
改革开放伊始,方向是明确的:市场必须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角色。但当今中国的许多问题是,尽管政府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但也有一些应该做的事却没做。
中国可以采用更好的策略。首先,如果更多的资源用于解决医疗和教育的重大不足,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将会有所提高。在这方面,政府有很好的理由应该发挥领导作用。
其次,尽管中国在从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转向以服务业领头的经济上已取得了相当的进展(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于2013年首次超过制造业),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没有政府的帮助,高效、平滑的重组绝非易事。
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确保城市宜居和环境可持续,也需要政府用强有力的行动来提供公共服务,如充足的公共交通、学校、公立医院、公园和有效的区划。
2008年后的全球经济危机的一个主要教训,是市场并不能自我监管,而且很难防止资产和信用泡沫,这些泡沫必然会破裂并造成巨大的社会成本。美国沉迷于去监管化是危机的起源。银行去监管化没有带来更多增长,只是引发了更多风险。
中国政府面临的挑战,是根据其发展阶段的需求,制定有效的监管机制。这需要政府筹集更多资金。目前,地方政府对卖地的依赖是许多地方经济扭曲及腐败的根源。中国政府应该通过征收环境税(包括碳税)、更全面的累进所得税(包括资本利得税)和房地产税来增加收入。此外,国家应该通过分红,获取国有企业更大比例的价值。
问题在于,中国能否在遏制信用扩张(可能导致资产价格的突然逆转)、面对全球需求疲软、实现经济结构重组和打击腐败的同时,维持快速增长(尽管略慢于先前的高速)。面对这些艰巨的挑战,要成功必须采取的措施是明显的:以征税为筹资手段来提高对城镇化、医疗和教育的支出,可以同时实现维持增长、改善环境和降低不平等性。如果中国政府能够处理好这一挑战,那么它和全世界都将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