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将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最终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可以看到,无论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还是为非公经济松绑,始终围绕一点,即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这一改革开放理念指导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产权保护不断完善。要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就必须要保护包括物权、知识产权、债权、股权等在内的各种产权。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有恒产则有恒心”的思想,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不保护好产权,就没有市场经济的基础,正如让偷盗抢劫合法,社会就会陷入混乱一样。
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逐步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化解金融风险的过程。汇率改革方面,1994年的汇率并轨使中国告别了外汇短缺,2005年7月开始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效控制了基础货币投放,降低了石油、进口农产品、出国留学、国外消费等的国内价格,抑制了通货膨胀,提升了综合国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四部曲也是改革开放的亮点。通过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用外汇储备充实资本金、创造条件上市这一路径,提升了银行整体价值,建立了现代银行体系,消化了系统性金融风险。
经过36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产品市场上已基本实现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目前差距主要在要素市场上,包括劳动力市场、能源市场、资金市场和土地市场。资金市场上,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还要进一步推进,要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一个没有同情心、不帮助弱势群体的社会制度是没有希望的。在改革的过程中,还要完善社会安全网,留住掌握各种资源的群体。在政策设计中,一定要给予最广大的人群,即中等收入群体以最大的关注,保护其利益应该是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让早出晚归、辛勤劳动的中等收入群体不吃亏,才能形成正向反馈机制;只有将中等收入的群体不断做大,建成公平稳定的“橄榄型”社会,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着富强、民主、文明国家的目标和法制社会方向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