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鼻祖

来源:英大金融 2014-04-18 14:49: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托起日不落帝国

在巨大的财政压力下,由威廉·佩特森提出的设立英格兰银行的议案受到重视并最终付诸实施。

文 | 张志前

设立于1694年的英格兰银行,虽然晚于瑞典中央银行近40年,由于其体系完备、运行稳健,仍然被认为是现代中央银行的鼻祖,其诞生被视为当时最重要的金融革命。

著名史学家奇波拉曾说过:“在英国,如果没有金融革命,就没有工业革命”。金融革命和创新成就了英格兰银行,推动了英国的工业革命,也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日不落帝国”。

近代的银行制度最早出现在12世纪的意大利。16世纪末在荷兰、意大利等地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借贷业务的公共银行。此后,随着航海和贸易,银行制度传播到了欧洲其他地方。

英国最早的银行家主要源自金匠家族。在纸币流通之前,商人们必须携带大量的金银、珠宝,不仅不安全,也很不方便。于是就有一些金匠替人们保管这些金银,并开具票据,这样就方便了商人们的支付。这些票据可以转让,金匠在票据上做了背书。后人把那一时期这一类人叫金匠银行家。后来,金匠银行家发现自己手头会留存大量闲置资金,于是他们便把这些资金借给需要钱的人,同时收取一定的利息。这些金匠银行家便可从中渔利。

追求高额利润是商人的本性。在公共银行出现之前,英国金匠银行家的贷款利率非常高,一般都在10%左右,而政府规定的利率是6%。他们对政府的贷款利率也很高,有时甚至达到20%~30%,是名副其实的高利贷。此外,金匠银行家还通过在质量和成色上投机取巧谋取利益,这也引发了人们对金匠银行家的抱怨。高利贷不仅使很多小工商业主无法承受,连英国政府也无法接受。当时英国正在与荷兰发生战争,国库空虚,英国政府不得不向金匠银行家借高利贷。而就在同一时间,已经拥有银行的荷兰,王室的借款利息只有3%,这让英国王室羡慕不已。此时,不论政府还是民众都希望设立一家公共银行来取代利欲熏心的金匠银行家。

战争是烧钱的机器,长期的战争需要大量的资金做支撑。1688年到1697年,英国和法国之间爆发了长达九年的战争。刚刚完成光荣革命的英国政府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从1688年到1691年,军费支出占到了英国财政总支出的77%,1692年达到了79%,1693年达到了83%。虽然政府做出了很多努力,但仍然无法达到财政收支平衡。英国政府不得不通过发行国债来向民众借款。由于借款时间短,在出现几次违约之后,商人们就不再愿意借款给政府了。在巨大的财政压力下,由威廉·佩特森提出的设立英格兰银行的议案受到重视并最终付诸实施。

1691年威廉·佩特森与几个合伙人提议,成立一家国家银行,他和其他合伙人给政府贷款100万英镑,政府每年给他们支付6.5万英镑的利息,同时把他们发行的票据视为国家法定货币。实际上,在此之前有关成立公共银行的议案已层出不穷。有人曾提议成立公益性质的银行,给穷人救济;也有人提议成立公共银行,给工商企业提供贷款,扩大就业和工商业活动。1694年,威廉·佩特森的议案提交英国国会审议,议会最终通过了《吨税法令》。该法令规定:凡认购国债者组成一个股份制机构,命名为英格兰银行总裁公司。为偿还债务,政府以吨税和酒税作担保。英格兰银行就此成立。

任何一家私人企业都以盈利为目的。作为一家私人银行,英格兰银行从成立之初,出售银行券谋利就被视为一个重大动机。银行券实际就是今天纸质钞票的前身。早期的银行券由私人发行,往往可以随时兑换黄金,比起汇票更为便捷。银行发行银行券需要有相应的黄金储备,以备人们兑换,因而资信良好的银行券会更受欢迎。银行券日后被作为流通货币,也是在漫长的历史之中逐渐演化形成的。

设立英格兰银行的初衷主要是为帮助政府融资,同时从事汇票、本票等普通银行业务。由于其资信良好,其银行券收到民众的普遍欢迎。由于英格兰银行经营稳健,它逐步得到了英国政府的认可,获得很多特许经营权。1833年英国国会通过议案,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成为全国唯一法定偿还的货币。1928年,英格兰银行完全获得了英国银行券的垄断发行。1946年,英格兰银行收归国有,成为名副其实的英国中央银行。

英格兰银行的模式获得了巨大成功,不仅解决了政府融资问题,也推动了英国工商业资本的发展,使英国逐渐发展成为了全球最强大的“日不落帝国”。英格兰银行被誉为最可靠的银行,其模式被世界各国所效仿。19世纪初,世界迎来设立中央银行的第一波热潮,各国设立了20余家中央银行,而被视为英格兰银行翻版的法兰西银行于1814年成立,与此同时,荷兰银行、日本银行、俄罗斯银行等也相续成立,而尾声则是1913年美联储的诞生。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