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金买未来的方式,能让骑上了“摩托”的联想,快马加鞭地赶上三星和苹果吗?
文 | 本刊特约记者 纪一宁
上帝造世界用了7天,这一次,联想征服美国,也只用了7天。
2014年1月23日,联想以2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IBM的X86服务器硬件以及相关服务维护业务。仅7天后,又以29亿美元兑现了曾经对谷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的诺言——接手摩托罗拉。
似乎是觉得“多金”的形象仍不够鲜明,就在2月24日,49岁的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在巴塞罗那出席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时又主动向媒体谈起了关于收购摩托罗拉的事情:“不要被每年10亿美元的亏损吓到……相对于谷歌,我们更善于设备制造。”
但这种以现金买未来的方式,能让骑上了“摩托”的联想,快马加鞭地追上位于移动终端市场龙头的三星和苹果吗?
捡漏抑或打眼?
仅从账面数字上看,联想这次算是碰上了个大便宜——三年前被拆分后的摩托罗拉被谷歌玩笑般的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收入囊中,时至今日,又被联想以零头价29亿美元囊入旗下,而且只需要即时支付6亿美元的现金。而联想买到的除了品牌与员工之外,最有价值的是2000余项摩托罗拉所拥有的专利以及谷歌在其他专利方面的授权和优待。如此看来,这笔买卖确实是再划算不过。
但这并不是真相的全部,分析师们普遍认为,收购之后,谷歌所保留的1.5万余项专利以及7500项正在申请中的专利,才是真正代表着移动市场的未来创新。对于立足互联网根基之上的谷歌而言,摩托罗拉的品牌实乃鸡肋,员工更是累赘。从这个角度看,这29亿联想花的不值,更可以称作“打眼”——这也是为何收购消息一经传出,联想股价立即暴跌8%的原因。
在持有联想股票的国际投资者看来,这次收购很可能是一次愚蠢的行为。自2011年收购摩托罗拉之后,谷歌已经开始以各种方式从其身上榨取价值,其中包括23.5亿美元向Arris出售摩托罗拉家庭业务、全球范围内的出售实体工厂、累计减税超过39亿美元……加上此次29亿美元的品牌打包出售,谷歌近三年来已陆续回收约91亿美元,并获得了摩托对谷歌一系列硬件与软件业务的专利与支撑。
换而言之,谷歌等于仅以34亿美元的价格,就收购了象征着未来的超过1.5万项摩托罗拉专利技术,而联想则以29亿美元的付出,换回了代表历史的品牌与渠道。
一边留下了未来,另一边收藏了历史,高下立分。
整合决定未来
但联想确认,自己买到的是未来。
必须承认,世界500强企业,PC全球第一……联想近年来笼罩在一系列光环均得益于其十年前的一次冒险——收购IBM PCD业务。但随着PC业务增长见顶,手机业务仍远远落后于苹果和三星,为了实现柳传志心中的“国际化的基业长青公司”之梦,联想不得不进行第二次冒险。
与收购IBM PCD时的小心谨慎不同,联想此次并购,信心爆棚。特别是在强调移动互联生态的今天,联想依然偏爱硬件收购的方式。也许在后柳传志时代,联想确实需要这样一次重量级的收购来厘清未来。毫无疑问,联想希望在移动终端领域的这一次鲸吞超越三星拿下第一的宝座。
当下,杨元庆已经在调整现状,迫不及待地将联想的未来战略抛向市场,以提振投资者信心:“2014将是联想国际化元年……摩托罗拉可以在4~6个季度内扭亏为盈……我们很快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手机制造商,直追三星和苹果……”
2月13日上午,在联想集团2013~2014年财年第三季度的财报分析会上,杨元庆进一步透露了让摩托罗拉移动扭亏为盈的初步想法,包括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供应链的成本,通过把平台运营更加高效而降低管理成本,“让摩托罗拉移动变得跟我们一样高效”,丰富摩托罗拉移动产品,以及重新引入中国及其他市场。
但分析人士们更愿意相信,这仅仅是烟雾弹,对于联想而言,收购摩托罗拉的真正意义在于,买到了打开欧美市场大门的敲门砖。
杨元庆毫不掩饰地表示,欧美成熟市场对于联想终端战略十分重要,不仅具备市场示范意义,更能帮助联想进入终端上流社会。并购摩托罗拉帮助联想拿到欧美市场入场券,更帮助联想站到挑战苹果和三星更高的起点上。
更为主要的是,摩托罗拉在欧美主流运营商中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杨元庆颇为看重这点,他在201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向媒体表示,运营商补贴的终端销售渠道将是联想进入欧美市场的主要方式,如果没有摩托罗拉,联想需要从零做起,从进入运营商供应商名单开始,经历一个可能是数年的爬坡过程。
专利同样是联想看中的领域,在联想看来,专利地位比品牌还要重要。过去没有什么专利积累的中国企业,要到成熟市场做业务,先准备好25%去交专利费。这是联想过去为什么没有进入到成熟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摩托罗拉在终端方面拥有2500项专利。
“不要只看到现在人家赚多少钱亏多少钱,来考量交易的价值。”杨元庆强调,联想现在主要的战略要点是加,不是减。“在行业饱和的时候,我们需要做加法了。”
市场与专利,相对于财大气粗的联想而言,29亿美元的支出能够拥有这些,确实足够划算。但这样真的能买到未来吗?10年前,TCL野心勃勃地杀入欧洲,意图通过收购实现中国企业所谓的国际化。但由于合资公司的“吸金”本质被忽视,协同效应被高估,以至于在成立后近3个月内就亏损6300万港元,导致TCL不得不向国外金融机构借款,2005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0%,这让TCL元气大伤,财务能力几近危险。
并购作为企业扩张的重要手段,能够提供给企业的却绝非内在驱动力。未来能否赶超三星、苹果,联想的整合能力至关重要。这一点恰恰是联想近年积累的优势。在2007年收购IBM的PCD后,联想在2010年以后进行了多笔并购或合资,这不仅大大提升了其在收购方面能力,也增加了供应链整合等“消化”经验。
多金催生底气
但经验不能当做包票。在联想对摩托罗拉的整合开始后,最让人关注和担心是,联想的钱够用吗?其财务能力是否会因整合受到巨大考验?
尽管不能有100%的把握,但钱荒不应是个大概率事件。因为土豪多金,绝非浪得虚名。
联想的现金流约30亿美元,加上12亿美元贷款,一共42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联想需要支付谷歌6.6亿美元现金以及7.5亿美元联想普通股股份,余下15亿美元将以为期3年的银行本票支付。在此之前收购IBM的X86服务器业务,交易总额约为23亿美元,20亿美元以现金支付,余额以联想股票支付。算下来,仅仅是今年1月,联想为收购需要支付的现金总额就达到了27.3亿美元。
也就是说,连续两项收购占据目前联想现金流的65%。联想的钱袋子,并不会因为收购而见底。
但这并不意味着联想就没有钱荒之虞——摩托罗拉移动过去两年一直陷于严重亏蚀,可能会拖累联想的整体盈利。据联想发出的公告披露,摩托罗拉移动截至2012年度及2013年度分别亏损6.16亿美元及9.28亿美元。而联想截止2012年年度及2013年年度分别有溢利4.75亿美元及6.32亿美元。
这显然是让投资者更为担心的问题,如果过去两年将摩托罗拉移动并入联想集团计算,非常有可能会令联想的业绩由盈转亏。
但在并购之后,如果能够跳出旧有的思维枷锁,以战略眼光思考未来,棋局上的形势也许会更加明朗:在象征未来的移动互联终端,被三星与苹果一直压制而无法真正展现实力的联想,借并购绕开国内一隅,而谋世界市场全局,未尝不是一招创造盈利希望的妙棋。
毕竟,现在的联想,是中国企业中“土豪金”的代表,虽然不能像谷歌CEO佩奇买玩具一样扔出120多亿美元买回摩托罗拉,但依然可以拿出29亿美元买一块敲门砖回来——更何况这样的敲门砖,既能在出货量上为联想带来显而易见的提升,又可以杀入苹果的后院,打开另一片天地。
所以,捡漏还是打眼,仍需要时间去做出评判。但如果没有卓越的能力与对策,谁会去收购别人整不好的“刺头产业”? 对于谷歌,摩托罗拉是个累赘,而对于联想,尚有足够的信心和资本将其变废为宝。况且,当多金者知道如何花钱性价比更高,总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