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向东:在研究中享受乐趣

来源:英大金融 2014-04-01 17:4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在潘向东看来,金融机构的宏观研究为市场服务,独立性与实用指导意义较强,更加不拘一格。要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做出反应,研究的辛苦可想而知,坚持之道在于从研究中发现乐趣。

文 | 本刊记者 钟晓武

与潘向东聊天,很容易被他身上一种浓厚的理工科特质——纯粹、平实所吸引。

身为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与董事总经理,潘向东在过去几年里,带领自己的研究团队接连做出几份极具分量的宏观经济研究报告,从“混沌增长”到“中间路线”,再到“缓慢出清”,“回头来看,不都是这样吗?”

“作为一个研究者,是在研究本身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出于功利或者其他目的去做研究,很难做下去”,谈及多年的宏观经济研究,潘向东觉得最大的成就感来自于对经济运行逻辑的发现,整个过程充满探索的乐趣,“像福尔摩斯断案一样,需要搜集观察各种数据、政策、决策者的讲话、性格背景乃至天气状况这些蛛丝马迹,运用逻辑推理、不同的理论推演”。

发现的过程最重要、最快乐。当然,能推动政府解决一些问题,使市场与投资者受益更好。但只要发现是对的,即使未被采用,“政府迟早回过头来还要去做”。

普通人往往对金融家有一种印象,觉得他们有许多“高大上”的爱好,可对潘向东来说,“很难找到一件别的事情,比看书还让你振奋”。除了经济学书籍与报告,潘向东特别喜欢看天体物理方面的书,许多物理学术语,比如“混沌”“共振”“阻尼振动”,都走入了他的报告。

从无数纷繁复杂的现象中窥探规律与本质,某种意义上,经济学与物理是相通的。“了解物理,你可以了解自然的原曲,去思考有些现象比如灵魂到底存不存在,有时哲学没有告诉你的,物理会告诉你。”

混沌增长

2008年金融危机后,政府推出4万亿元投资拉动的经济刺激政策。在潘向东看来,刺激政策无可厚非,当时由于外部原因,造成经济失血与快速回落,“就像人一样,在必要时非打吗啡不可”。问题在于,“是药三分毒”,吗啡只能在特殊时候打,关键是要控制好剂量。

政府在2008年、2009年接连投资刺激后,经济虽然开始回升,可房地产市场、地方融资平台的问题相继出现,于是在2010年上半年第一季度时有所调控。但在第二季度经济出现回落时,政府担心经济二次探底,又批了一些项目。潘向东认为这次刺激完全没必要,“因为外部环境已经企稳,即便有所回落也能承受,这样一来,反而衍生出许多问题。”2010年7、8月份以后,通货膨胀开始上行。

金融危机后的国内经济,由于“政府明显干涉经济,导致经济上下振荡,一旦退出,则又马上快速回落”,在潘向东看来这属于非常态,也由此陷入所谓“棘轮困境”——只能往前转,无法停下或往后转。

当潘向东在2010年末2011年初提出“政府要接受更低一点的增速”时,大家还无法接受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的现实,依然认为高增长是中国的常态。“动态地看待,也许我们能将潜在增长率有所提升,但前提却是改革已付诸实施,红利开始显现时”,而当时,政府为了维持不现实的高增长,已然动用了过多政策工具,造成许多问题,一旦外界出现变化,经济再次回落,将没有更多政策工具维持经济,很容易出现崩溃的后果,正如“棘轮困境”所描述的一样。

2011年下半年,刺激政策带来金融结构的问题显现,高利贷在民间横行。“一个好的现象”终于在2011年11月出现,在启动金融改革的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把GDP目标下调到7.5%,不再保8。

在这种背景下,潘向东和他的研究团队提出,未来三五年的经济发展符合“混沌增长”。“混沌增长”是经济学术语,包含三个特征。

首先,经济下行的结果是确定的,原因在于出口受到全球经济回落影响、劳动力成本上升、改革红利的衰竭等诸多因素叠加。“谁也改变不了,除非通过大力度的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形成新一轮经济周期”,可正如熊彼特所言,“改革都是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在改革之初亦难免受到经济下行的冲击。

其次,经济下行的路径是不确定的,有点类似“布朗运动”,缘于政府一边接受经济回落的现实,一边推出政策维稳,但并不知道潜在增长率到底在什么水平,经济的自然下行与政策推出之间的博弈,“就像开车踩刹车和油门一样”。

“混沌增长”的第三个特征,是整个经济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爆发一些“黑天鹅”事件,2013年6月的“钱荒”就是一个例子。

2013年,新一届政府就任,市场弥漫改革热望,“大家当时期望新的政府推出快速改革的政策,实现经济转型,不再保增长。”在2013年中期,潘向东推出“中间路线”的研究报告。“中间路线”即中庸之道,在改革转型与经济稳定间寻求一种平衡。既保持一定水平的经济增速,也要推动一系列改革,回头来看,过去一年的经济发展与潘向东的报告不谋而合。

2013年年末,潘向东又推出“缓慢出清”的报告,“出清”是经济学术语,市场出清意味着供求均衡。在当前状态下,如果加大力度推进市场化改革,可能会加速经济回落,实现市场快速出清,但由于政府托底思维的存在,市场出清的过程会很缓慢。承接于“中间路线”,“缓慢出清”状态下,经济会有所回落,改革也会渐进地推出。

只是,不同于1993年推行的一系列改革,“造成1994年、1995年经济的快速出清,随之而来通胀回落,利率下行,国企步入困境,大量人员开始失业”,此番改革是一个渐进式过程。

在潘向东看来,缓慢出清与快速出清,并无孰优孰劣的问题。

“快有快的道理,快刀斩乱麻。就像一个人长了肿瘤,采取保守治疗的弊端是,也许这时给人体输任何补品,没补到身体却补到肿瘤。就像2008年之后推行的一系列刺激措施,都补到地方融资平台、产能过剩行业这样的肿瘤上去了。采取激进的办法,把肿瘤割掉后再补,肯定是补到身体上去了,但割的过程可能会失血,带来很大冲击。”

量“度”而改

在潘向东看来,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平稳为主,经济起伏也不会太大。出口、消费均相对平稳,投资有所回落,一方面缘于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的回落,一方面缘于高利率情况下,房地产市场降温,房地产投资的冲动也会有所减弱。

“在经济平稳时推动改革,比在经济下去后倒逼改革好得多”,因为改革本来就要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如果再将经济下降后导致的低收入人群失业等问题相叠加,成本会很大。

另一方面,今年是新一届政府履政第二年,对一些阻力小、容易改或目标与方向都很清晰的地方,比如户籍改革、政府放权,可谓正当其时,完全可以加大推进力度。

潘向东认为,金融领域的改革围绕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三个方面展开。在目前美国要退出QE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会受到一些冲击。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是一个有利于转型的做增量的过程,可以更有作为。”谈及持续两年多的温州金改,潘向东认为“地方所谈金改的核心,就是牌照的放开,其实只是利率市场化的一部分”。

随着去年7月贷款端利率的放开,利率市场化成为一时焦点,而今年以来围绕余额宝展开的口水战,在潘向东看来并不会影响到利率市场化的最终进程。对这一焦点改革,潘向东与政府的态度相似,表现得相当审慎:“利率市场化,肯定要推,但不能推得太快。否则金融系统不一定能承受。一旦出问题,都是系统性问题,会否衍生出金融危机也不好说。”

利率市场化包括两部分,一是放开存款端和贷款端的利率管制。二是放开金融机构的牌照管制。目前贷款端利率虽然放开,但存款端利率还未放开,“其实现在推动的利率市场化,冲击更多的是后者”,目前通过发展表外或者余额宝、货币基金、小额贷公司以及未来的民间银行,推动牌照管制的放开。通过外部市场缓慢冲击银行体系的渐进式改革,促使银行业务转型以防范风险,在潘向东看来比较好。

目前,理财产品十万亿元、余额宝几千亿元的规模,对106万亿的存款余额来说,“其实动得不多”,可毕竟“动了别人的奶酪”,改革变得挺难。“特别在现在的金融体系里,银行处于强势,有时候会主导媒体与其它资源平台。前段时间央视也借金融风险谈余额宝的问题”。

让潘向东感慨的是,“在一两年前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当时都呼吁通过改革打破银行垄断,现在真推动起来反对的声音就出来了”。利率市场化谁受益?老百姓受益,企业受益。这不是跟政府的改革初衷完全一致吗?难道非要把全社会创造的利润中如此多的部分都交给银行?人们也许还记得,2011年,某商业银行行长宣称银行业利润太高,都赚得不好意思了。通过利率市场化,这种扭曲现在不是正好矫正吗?

事实上,从国际经济惯例来看,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利润必然受损,“中国台湾当年,银行三年不盈利”。在潘向东看来,如果银行在这一过程中真受不了,可以首先把存款利率往上抬,其次会约束贷款行为,不要像现在这样拼命追求贷款规模与利润。

而存款端利率的放开,也要等待这个时机。“存款搬家到一定时候,银行被迫收缩信贷,这时它自己要求提高存款利率,去跟其他民间银行,包括小额贷公司、余额宝、理财产品并轨”,在潘向东看来,这是一个逐步减少银行利润的过程,未来将考验银行的承受力。

改革大势所趋,冲击不可避免,因为强势的银行一旦发现存款端利率需要提升时,必然会要求提高贷款端利率,进而抬升资金成本,带来需求下降,经济衰退。

重要的是量“度”而改。“利率市场化的完成,我估计也是以经济需求的下降结束,但应该尽量实现相对平稳的过渡,不能让冲击来得太快、太大。”

乐在其中

潘向东站起身来,一边在办公室踱着步子,一边聊自己的研究过程。首先是数据统计与分析,信息来源很多,行业数据、细分数据、新兴指标、实际调研、与各种人的交流。其次是运用逻辑推理、理论推演,还原经济政策的演化路径,合理推测做出判断。

在潘向东看来,做好宏观经济研究和预测的关键,是对经济运行自身规律及其与政策互动规律的把握。

与学院派的经济研究和政府智囊的宏观研究有所不同,前者强调深入,强调理论化,追求理想状态,偏长期;后者往往偏重于政策研究,偏短期,为政府服务;而金融机构的宏观研究为市场服务,独立性较强,更加不拘一格,长短期都需兼顾,更注重兼容各方利益的次优解,务实是第一要义,实用指导要求强。

潘向东坦言,做市场研究比较辛苦,“市场瞬息万变,每次变化,都促使你去思考和研究。如果不是出于研究本身的乐趣,很难坚持下去”。

在招收团队成员时,他首先看重的也是对方对研究本身有没有乐趣,“假如仅仅为了赚钱,那就打住”。

研究过程中的那种茅塞顿开,往往带给他巨大的成就感。去年“钱荒”发生时,许多人埋怨央行、货币政策与美国的QE,当潘向东研究发现根本原因是利率市场化加快所致时,欣喜莫名,“至于别人怎么报道或评论什么,其实都不重要了”。

研究的快乐其实来自于自己,就像看书带来的那种享受一样纯粹。聊着聊着,潘向东为我们读了墙上悬挂的一幅书法,字迹饱满通透,书家是位前辈学人,上面写着:“聚是缘,分有情,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仰承天意,顺其自然,为人民多做好事”。

“好就好在,最后突然来一句,为人民多做好事,”潘向东笑着说。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老百姓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