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让银行的目光从个体中小企业扩展到整个供应链,从静态关注受信企业转换到动态关注整个供应链及交易运行。作为国内首家试水供应链金融的机构,平安银行从最初的“1+N”模式到如今致力于构建互联网化产融结合生态圈,一路走来,渐行渐稳。
文 | 宋玮 花菁菁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项金融创新,已在国内外悄然兴起并逐步发展起来,《欧洲货币》杂志将其形容为近年来金融机构交易性业务中最热门的话题,并称该业务在未来几年中将持续增长。
在我国,供应链金融是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与金融机构转型需求催生的产物。中小企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器,但是“小企业追着银行跑,银行追着大企业跑”的形势不改,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难问题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拦路虎;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坐吃息差”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银行面临业务转型压力。供应链金融通过物流、资金流、控制技术的结构化运用,提升了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可有效降低其融资成本,并有望成为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
我国的供应链金融始于平安银行(原深发展银行)2003年提出的“1+N”供应链融资模式。2005年,平安银行将供应链金融业务提升为全行战略业务,在总行建立了贸易融资部并成立了专业审批团队,紧接着又在2006年推出“供应链金融”业务品牌。此后,其他金融机构纷纷效仿,供应链金融业务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从1+N到N+N
平安银行是国内首家明确提出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一直将供应链贸易融资作为其公司业务战略发展重点,其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依次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2003年,平安银行在业内率先提出“1+N”模式,形成供应链金融最原始的1.0版本。简单地说,“1+N”模式中,“1”指的是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N”则是供应链的上下游中小企业。以“1”的信誉和实际交易担保“N”的融资,不仅降低了单个企业的信用风险,更将银行的金融服务对象上拓下延,实现金融服务“横到边、竖到底”,保障了“产——供——销”链条的稳固和流转。平安银行也顺理成章地成为该项业务的“试验田”,处于供应链条上的原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等中小企业,可以采用预付、应收和存货三类融资方式。平安银行以一个大企业为核心,掌握产业链上所有企业的物流和资金动向,为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团购式贷款”。这种贷款模式比针对单个企业贷款的风险小得多。
但是,这种线下供应链金融在风险管理方面遭遇到两个难点,一是金融机构对存货数量的真实情况不好把控,难以核实是否存在重复抵押行为;二是如何管理经营过程中的操作风险。
金融危机爆发后,传统企业加快了其电子商务化进程,同时也加快了供应链协同和供应链整体竞争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依托电子商务平台,整合供应链资源,消除环节浪费,降低链条交易成本。顺应这种潮流,平安银行于2012年发布了其供应链金融2.0版本,新版本集成了预付线上融资、存货线上融资、线上反向保理、电子仓单质押线上融资、核心企业协同、增值信息服务、公司金卫士等7种产品与服务。通过登录平安银行企业网银——“线上供应链金融”通道,企业即可在线完成合同签约、融资申请、质押物在线入库、存货管理、打款赎货等主要业务流程。较之线下供应链融资方案,供应链金融2.0的核心优势是银行、核心企业以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三者之间的互动、协同与多方信息的可视化。1.0版本是单向的,主要模式是银行向客户提供产品,而2.0版本则是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针对供应链各个环节,平安银行以多方协同的方式提供资金支持与增值信息服务。
然而,供应链金融2.0版本的理念还是停留在“以银行融资为核心”的层面上,资金往来处于首要位置。随着互联网公司不断入侵银行领域,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痛点”逐渐显现出来:一方面,金融脱媒使得核心企业对银行的议价能力进一步增强,而核心企业是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关键;另一方面,在2.0模式下,依然没有扭转“中小企业追着银行跑”的状况。
2014年7月10日,平安银行在深圳隆重推出橙e平台,将线上供应链金融全面升级到“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集成服务的全新高度。橙e网是由平安银行出资建设和运营的电子商务云服务平台,它联合物流企业、第三方信息平台等战略合作伙伴,让中小企业免费使用云电商系统。借助这一系统,中小企业可以快速实现上下游商务的电子化协同,实现订单(商流)、运单(物流)、收单(资金流)一体化,并便捷地享受由订单促发的物流、保险、结算、融资等商务服务的一站式获取。此次橙e平台颠覆了以往以融资为核心的金融模式,更多以企业的交易流程为核心,并将过去围绕核心大企业的“1+N”模式,拓展为围绕中小企业自身交易的“N+N”模式,在线集成物流、供应链管理等商务服务和综合金融服务,进一步优化了全产业链的商务服务生态。
当金融融合电商
橙e平台最受关注的主要功能——“生意管家”可以对进销存、订单运单收单等进行管理。中小企业还可以选择移动APP“橙e记”实时记录多个门店流水账、管理欠账,并能即时发起主动收款。平安银行则在平台上向用户推荐供应链融资产品,或者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在线投资理财及在线保险服务。“生意管家”正是此次平安供应链金融新变化的核心,被称为免费ERP。该项目下包含有订单管理、仓库管理、运输管理、收付款管理及老板驾驶舱等功能,几乎覆盖了传统企业ERP,并且由平安银行免费提供。
橙e平台“我要融资”模块,将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传统优势推向更纵深的全链条、在线融资服务,把既往主要服务于大型核心企业“1”的上下游紧密合作层的供应链融资业务,纵深贯通到上游供应商的上游、下游分销商的下游。与此同时,橙e平台为供应链融资的各相关方(如授信客户、核心企业、保险公司等)提供了一个电子化作业平台,使客户的融资、保险、物流监管等作业全程在线。这可以说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一次跨越。
基于“横到边、竖到底”纵深服务理念,平安银行顺应实体经济电商化发展趋势,深度融合了产业与金融,通过集团协同、同业联盟、商务联盟、政务联盟等批量获得客户,引领着公司业务互联网化发展。借助橙e平台,平安银行将产品研发、平台建设与新业务拓展融为一体。
开启“熟人生意圈”
平安银行的橙e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电子商务转型升级的新思路。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依托“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的交易链条,与熟客做生意,维护并扩大原有客户价值的紧迫性与重要程度,往往优先于尝试“网上开店、网上购物”拓展陌生的新客源,更遑论网上开店平添线上线下协同、专人运营和平台抽成的成本与挑战。橙e平台提供免费的中小企业电商云服务平台,能够让中小企业的商务活动以最快速度、零成本实现企业商务流程的电子化。
橙e平台可谓是独树一帜,在现今市场上很难找到专门服务“熟客电商”的模板和参照物。尽管在商业模式上它与针对陌生客户的网络购物平台阿里、京东等较为接近,但二者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质。
橙e平台打出“陌生人的社交圈是陌陌,熟人的社交圈是微信,陌生人的生意圈是阿里巴巴,而做熟人的生意圈则是橙e平台”的口号,其战略定位是要帮助中小企业上下游之间熟客交易快速实现电子商务转型,这与依托自建供应链渠道撮合陌生人交易的阿里巴巴业务实属两种思路。故此,两种模式在服务对象、服务链条、融资服务和理财服务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三方共赢平台范本
平安银行对橙e平台的构建思路是“共性平台+应用子集”。针对不同行业,平安银行只需要在共性的系统平台上,不断增加不同行业的应用子集,便可以较低成本完成与各类客户的系统对接。
2014年8月末,平安银行与海尔集团合作推出“采购自由贷”业务。只要是海尔认定的经销商,合作一年以上,无需任何抵押担保,即可通过橙e平台申请该贷款产品。海尔与平安的合作,整合了平安银行的资金、业务以及技术优势和海尔集团分销渠道网络、交易数据和物流业务等要素的雄厚积淀,通过平安银行金融服务平台和海尔集团自建的日日顺B2B平台的对接,产业与金融通过互联网的方式集合在了一起。
从业务模式上看,平安银行依次推出了采购自由贷控货模式和采购自由贷信用模式。控货模式的利益相关者包括经销商、日日顺平台、平安银行和海尔RDC仓库四个,之所以称为控货模式,是指在经销商到期打款赎货前,货物始终由海尔控制,在得到平安银行赎货通知并由日日顺平台确认后,海尔RDC仓库才能发货。控货模式能解决海尔经销商淡季打款预定空调等有较长备货期的商品融资,但如果是彩电、冰箱等季节性不明显、提货周期非常短的产品线,则需要更灵活的贷款模式。因此在控货模式推出了一段时间后,平安银行向海尔经销商推出了信用模式。海尔经销商的贷款时间可根据过往销售周期制定,提货时也不再需要打款赎货,更契合经销商的资金使用方式。信用模式充分利用了海尔及其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持续积累的交易数据,平安银行通过海尔平台系统持续跟踪经销商的经营情况来防范风险。
不管是哪种模式,经销商仅登录海尔日日顺平台便可完成贷款支用、归还、查询,在整个业务流程中不用跑银行,全部由系统自动处理。在海尔互联网转型这一重要历史契机,选择了平安银行作为其战略合作伙伴,来为其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和信息化落后等一系列难题,推动其互联网产业生态圈的建设。海尔打造的日日顺平台加上橙e平台,无疑是经销商转型电商的最好选择之一。
随着海尔与平安银行合作的不断深入,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数据交换,双方“掘金”传统产业链的机会也将越来越大。海尔与橙e平台进行合作的互联网化产融结合商业模式,改变的不仅仅是传统产业的销售体系。平安银行借助海尔完善的物流、商流和信息流载体日日顺平台,进入到了整个生产体系、流通体系、销售体系、融资体系、交付体系,深度地与海尔结合在一起,优化了整个生态圈。同时,借助商业信用和交易信息,平安银行可以差异化降低海尔经销商信贷门槛和借贷成本,提升作业效率。
可以预期,橙e平台将在助力海尔及其经销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变革中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为打造一个海尔、平安银行、经销商三方共赢的互联网产业生态圈奠定基础。
供应链金融,大有可为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及利率市场化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都在积极地寻求转型发展,供应链金融作为转型的着力点和创新发展的突破口之一,有助于商业银行实现业务链条下沉和向中小企业融资的倾斜。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机构根据供应链上的实际贸易背景和主导企业的信用水平,以企业贸易行为所产生的确定的未来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所进行的单笔或额度授信方式的融资业务,其本质就是将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在核心企业的信用提升下,获取更多的平台金融服务。
平安银行不仅是国内最早推出供应链金融模式的银行,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引入,其在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方面也一直走在业内前列,有许多发展理念与经验值得学习与借鉴。
首先,供应链金融为银行提供了更多强化客户关系的宝贵机会。供应链金融提供了一个切入和稳定高端客户的新渠道,通过面向供应链系统成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核心企业被“绑定”在提供服务的银行。同时,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站在产业供应链全局的高度,将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资信捆绑来提供授信,更多的中小企业获得了融资机会。
其次,供应链金融很好地实现了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流合一,使银行风险管理模式得以优化。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企业之间交叉联系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
第三,供应链金融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消耗。根据巴塞尔资本协议有关规定,贸易融资项下风险权重仅为一般信贷业务的20%。此外,供应链金融涵盖传统授信业务、贸易融资、电子化金融工具等,不仅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又能延伸银行的纵深服务,为银行拓展中间业务增长提供较大空间。
在未来,各家商业银行要创新有特色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有层次、多元化的供应链金融体系,形成差异化竞争战略。在互联网+背景下,积极构建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利用服务平台所收集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开发不同的产品满足相应需求,实时根据企业的交易信息为企业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