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唐钱

来源:英大金融 2015-08-24 13:11:5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唐时中国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唐代货币也就自然属于大国货币,无论使用或储藏皆较可靠,在丝绸之路上已经具备了国际货币职能。

文 | 张志前

经济格局决定金融格局。

在唐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自信的中国人以博大的胸襟、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贸易往来,此时的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沿线商旅往来络绎不绝。经济的主导地位,也导致唐代的货币体系深刻地影响了丝绸之路上的货币流通。

丝绸之路是一条商业与贸易之路,繁荣的贸易必然催生货币需求,因此,丝绸之路也是一条货币之路。

在唐代以前,丝绸之路上的商品贸易主要以银币为媒介,同时通行金币以及隋代五铢钱等前唐铜币,但数量较少。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朝廷废止流通长达700年之久的以重量命名的五铢钱,开始铸造开元通宝。这于中国货币史是一次创举,同时也影响了西域地区对内地铜币的态度。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革新政治,发展经济,王朝统治日渐巩固,随即将目光投向了西域地区,开拓边疆。随后的继任者也一直积极经营这一地区。唐代分别于公元640年、702年在天山南北分别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以致丝绸之路的东段和中段都在大唐帝国的势力范围之内。完善的行政机构和军事建制,为中外贸易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可靠保障。唐时丝绸之路以长安为核心,把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几个主要文化地区,如南亚、西亚、北非和欧洲联系起来。而开元通宝也通过古老的丝绸之路流向了世界。

公元660年前后,开元通宝开始大量流入西域,在随后的20多年时间里与当地业已存在的银币并行流通。唐时中国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因此唐代铜币也就自然属于大国货币,无论使用或者储藏皆较可靠。

至690年前后,开元通宝基本完成了对西域地区银币的替代。当时,开元通宝是当地的基础货币,其他货币和商品都以开元通宝的单位“文”折算比价。甚至在北非地区也开始接受开元通宝。著名历史学家姜伯勤认为,公元7世纪的西域地区,唐代铜币已经具备了国际货币的职能。

部分西域国家甚至已经实施了“唐钱化”,一份保存至今的账簿显示,在公元720年,西域于阗国的一切物价均是以开元通宝的“文”表示的。

但是,由于开元通宝是由唐代中央造币厂铸造并西运的,国内经济发展对铜币形成的强大需求,导致西运数量有限,上市的铜币不足以支撑巨大的贸易量,于是丝绸之路上同时流通着唐代的另外一种货币——绢帛,即丝绸。

汉书《说文解字》解释道:币,帛也。时至唐代,绢帛依然是重要的货币,包括锦、绣、续、罗等各种丝织物。唐代立法规定实行“钱帛兼行”制度,铜币与绢帛都是当时的法定货币。实际上,由于铜币供应量亦不能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求,朝廷在不断加强绢帛的货币属性。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 玄宗颁布《令钱货兼用制》,规定“绫罗绢布杂货等, 交易皆合通用”; 宪宗元和六年(公元811年)规定“贸易钱十緡以上者, 参用布帛”。不仅强调绢帛的法币地位,甚至规定绢帛为大额交易的唯一支付工具。

同时,唐代朝廷也在不断加强对绢帛粗制滥造的监察力度。因此,绢帛对于中西诸方来说具有公认的价值和较高的信誉,在丝路沿途被用作与突厥、回纥等少数民族,以及波斯、大食等西方国家大额交易中的硬通货。当时,最受欢迎的绢帛是内地织造的白练(白色熟绢)。著名诗人张籍的诗:“边城暮雨雁低飞,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即是描述作为非金属货币的白练被大批运往西域的情景。

在漫长而广阔的丝绸之路上,曾经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货币,这些货币作为催化剂和润滑剂,有效地推动了通商贸易与人员往来。唐代货币的国际化无疑是这个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使用量中仅排名第五,这种经济地位与货币地位的不相称,已经制约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鉴于此,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政府把“货币互通”作为一项重要建设内容。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将大为加快,同时这也将反过来有力地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