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义者”王莽的币制改革

来源:英大金融 2015-12-23 19:48:0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人皆有一绝,莽为钱绝”。

公元8年,于举国上下一片赞颂声中,王莽在肃穆的禅让仪式下登上帝位,取代汉室,改国号为新。他所接手的是一个破败的“烂摊子”。西汉末年,数代帝王昏庸无道,心存“奉天法古”之政治理想的汉儒们,对刘姓子孙失去了信心,期待着能通过推举新圣人做皇帝,彻底改变帝国的混乱和无序,建立一个理想社会。

要实现上古大治,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当时严重的贫富分化。在王莽的新政中,除了恢复上古时代的“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和解放奴婢之外,第三条就是关于货币制度改革,“托古改制”在钱币制度上体现得最为彻底。

从登基前一年开始,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王莽进行了4次大规模币制改革,在货币史上写下了绝无仅有的荒诞一笔。

居摄二年(公元7年),王莽进行了第一次币制改革。这次改革对西汉通行了120年的硬通货五铢钱进行改制,只保留其作为观念意义上的货币单位,新发行3种“大钱”:大泉,重12铢,每枚值50钱;契刀,每枚值500钱;金错刀,每枚值5000钱。新币的实际重量远低于其所代表的价值,可谓是早期国家强制发行的信用货币。作为配套政策,王莽在新币推出的同时还下令黄金国有,严禁私藏黄金,政府用两把金错刀兑换1斤黄金,民间财富大规模向政府集结。

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在登基的第二年进行了第二次币制改革。繁体字的“刘”写作“劉”,含有“金”“刀”二字,而钱含有“金”字,两种刀币都含有“刀”字,担心刘汉集团东山再起的王莽对此颇为忌讳,于是把五铢钱、契刀、金错刀一并废除,仅保留大泉,另新铸小泉,取代五铢钱。同时颁令禁挟铜炭,以防盗铸。

仅仅1年以后,王莽又紧锣密鼓地进行了第三次币制改革,推出一整套新币制——“宝货制”。新币制的要点一是“五物”,即金、银、铜、龟、贝5种币材;二是“六名”,即货币分黄金、银货、龟宝、布货、泉货、贝货六种;三是“二十八品”,即每种货币内部又有品级差别,大小优劣不等,例如布货为铜质货币,由当百至当千,分10等。最值钱的是黄金,以1斤为单位,值1万钱;最不值钱的是泉货里的第6级小泉,值1钱。从最高到最低,货币面值共有21个等级。这次改革可称得上是“倒行复古”和“标新立异”的奇妙结合。龟、贝等周公时代使用的钱币“死灰复燃”,同时使用如此繁多的币材和品级又是前无古人的。太过复杂的新币制在实际生活中根本无法推广,“百姓愦乱、其货不行”,3年后被迫进行调整,变相恢复了汉朝的五铢钱。

最后一次币制改革发生在地皇元年(公元20年),铸货泉、货布两品,其中货布1枚当货泉25枚使用,而重量仅为其5倍。此前铸行的所有货币废除,举国上下又是一番折腾。

其实,王莽币制改革的核心就是发行不足值货币,而一次次改革又几乎都是以小换大、以轻换重,也就是用劣币换良币。王莽的本意可能是利用虚值大钱来达到“劫富”的目的,削弱家财万贯的地方豪族势力。而且似乎也收到了成效,据史料记载,到王莽新朝灭亡时,宫中藏有黄金70万斤。

然而货币体系是维系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王莽币制改革发行的货币因虚值而缺乏信用度,因复杂而缺乏便利性,因多变而缺乏稳定性。不顾现实情况,一意孤行推行信用、便利、稳定性皆无的货币,背离了经济和货币发展规律,把百姓逼上了绝路。结果是“每一易钱,民用破业”,“农商失业,食货俱废”,市场交易体系遭受致命打击,物价飞涨,经济衰退。试图解决贫富分化问题的王莽没有看到“均富”的理想国,“均贫”倒是实现了。

发行虚值货币还意味着盗铸货币可以获得暴利。在成百乃至上千倍高额利润的刺激下,“重其法,一家铸钱,五家坐之,没人为奴婢”的严刑峻法根本阻止不了人们铤而走险,因私铸钱而被没为奴婢者以十万数。“五家坐之”实际上是恢复了残酷的收孥相坐律,反而加剧了王莽所要革除的奴隶问题的严重性,让民众受苦深而愤恨大。

无论初衷再好,频繁的币制改革最终蜕变成了新的暴政,原本拥戴王莽的民众被推到了对立面,这也客观上加速了王莽政权的灭亡。

(作者系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