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吴敬琏
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变革的关口。党和政府都明确要从供给侧去分析问题的根源、采取解决措施,这是非常重大的积极转变。
从供给侧看经济增长,主要涉及三方面因素:一是投资即新增资本,二是新增劳动力,三是效率提高。在我国步入城市化后期的当下,已不可能用简单的购买、引进的办法来提高技术水平,其拉动经济增长的可能性正在逐渐消失,同时也不能再用大量投资的办法保持供给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就是在效率提高上下工夫,对其积极意义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早在20年前,我国的第九个五年计划就明确要求,经济增长方式要实现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即从主要依靠投入资金、资源实现增长,转到主要靠提高效率实现增长上来。现在之所以又提出这个问题,原因就在于方法上可能不当,或者不够有力。当政府遇到经济问题后,习惯于从需求侧入手,靠投资拉动来解决,或者即使注意到供给侧的作用,往往也采取计划经济的办法,直接出手来改变供给结构和体系。比较突出的表现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举措,以提高整个经济的效率,但是采用的办法是在相当程度上由政府出手来配置资源,比如对光伏产业、LED产业给予大量补贴等,而不是采用市场的手段。改善供给的正确办法是,通过建立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制度体系,推动供给侧改革,改善供给体系和供给结构,支持、激励创新和创业。
于政府而言,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在应该做的事情上做得更好,而不是做不应该做或者做不好的事情。具体到供给侧如何鼓励创新,政府最重要的是要保证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建设好法制化市场体系,而不是去直接确定企业攻关的内容、发展的技术路线,甚至是已经到了竞争后的阶段,还继续给一些企业补贴,这样会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于企业而言,更应该做变革的积极参加者。虽然市场化、法制化的变革对于某些企业的既得利益有不利影响,但是对于整体企业长远健康发展、对于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利在千秋,所以必须要有所取舍。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里,企业不能再依靠政府给予特殊政策、特殊优惠去赚钱,只有下大力气,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适应消费者需要的能力,才能把企业经营好、做成功,这需要花很大力气才行,企业家必须要做好准备,积极适应新的营商环境。
在这个变革的关口,唯有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激发创造的力量,突破变革的关口,保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文章来源于《英大金融》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