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银行更名始末

来源:英大金融 2016-01-21 13:53:1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为了进一步加强清廷财政集权,以载泽为首的清朝皇族势力推动户部银行改组,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中央银行,即大清银行。

文 | 李晓龙

大清银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中央银行,前身为户部银行。关于改名的原因,根据时任清廷度支部尚书载泽的奏折,认为户部已改组为度支部,因此改户部银行为大清银行。但问题是,为何不是改名为度支部银行而是大清银行?这里头其实大有文章。

鸦片战争之后,外忧内患,中央财政频频告急。国库缺钱,任何改革都无从实施。时任军机大臣奕劻与户部尚书鹿传麟极力主张集中财权,举措之一是仿照西方国家创办国家银行。但是直到1904年,外债累累的清廷才终于下决心筹办银行,藉以联系民间金融业,发挥辅助国家财政的作用。1905年3月,户部奏定《试办银行章程》。同年8月,户部银行正式成立,归国家保护,必要时可向户部请给库款接济。户部银行扩大了户部的财政权力,但此时尚未起到中央银行的职能。

1905年11月,铁良新任户部尚书。铁良素与袁世凯交恶,就任后随即从财务上限制袁世凯的北洋新军,使得北洋粮饷捉襟见肘。当时,北洋新军处于扩张之际,正需要大量军资,财政限制让它举步维艰。奕劻长子、时任商部尚书载振,与父亲步调一致,是袁世凯的重要政治盟友。为了维护集团利益,他在1906年4月奏请朝廷由商部设立“商业银行”,希望通过新银行来争取部分财政控制权。载振提出,新银行与户部银行彼此办事界限不同,可以密切关联、交相互助,户部银行负责综核度支、厘整币制、交纳公款,而新银行则负责提倡商务,筹集资本以振兴农工路矿各项实业,新银行之设立大有裨益于中国财政。

这明摆着是要分户部的财政之权,铁良甚为不满,上书力陈:按照各国银行法,银行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家设立的拥有特权的国家银行,另一种是商民请求设立的民立银行,不管是国家银行还是民立银行,户部都有统辖查考权。清廷当时认同了铁良的意见,奕劻、袁世凯集团新设银行的请求最终没有得到允许。

1906年9月,清廷以预备立宪为由改组部院各衙门,将户部改组为度支部,统领全国财政。1907年4月,载泽接任度支部尚书。“丁未政潮”之后,奕、袁集团实力大振。为平衡朝廷各派,慈禧太后将包括载泽在内的“满人五虎”调入权力中心限制北洋系。

此时,在中央,邮传部是与奕、袁集团关系最紧密的部院,时任邮传部尚书陈璧为奕劻一手所扶植。当时中国铁路、邮电事业正蓬勃发展,集聚的资金十分雄厚。于是陈璧在1907年11月向朝廷提议由邮传部设立交通银行。这次的理由是,京外各商埠银行并起,虽然朝廷已在度支部设了银行,但毕竟势力还是薄弱,急需联合官商,广设银行以助中央。在陈璧上呈的《拟设交通银行折》中,他提议交通银行由邮传部牵头,招官商合办,并将轮船、电邮各局存款改由该行经理。陈璧反复强调,在东西各国中,官商各业均准设银行,与国家银行并行不悖,而国家也必因此受益。此时,奕劻身为军机首枢,内外齐心,襄助交通银行最终于1908年2月批准成立。

载泽不仅是个彻彻底底的反袁派,同时也是皇族中颇有才干和魄力的人才,深谙国家银行在财政集权中的重要作用。他清楚地意识到,交通银行联络广泛,若听之任之,其日后所能筹集和掌握的资金远在户部银行之上,这对中央财政集权无疑是一大威胁。精于财政如他,自然不会坐视交通银行壮大和分权。

既然木已成舟,只得想别的法子。载泽借机给朝廷上了一道折子,针对“近年风气开通,官立、私立银行日多”的情况,奏请朝廷厘定各银行则例。这官立银行分明影射的就是交通银行,而则例自然是由度支部来拟定。此外,载泽还在奏折中提出将户部银行升级为中央银行,更名大清银行,以明确其与清廷之间的唯一性关系。1908年7月,户部银行总行、分行各机构一律改名为大清银行。

在载泽的主持下,度支部奏定《大清银行则例》,规定大清银行有代国家发行纸币的权力,但需呈报度支部批准;大清银行经理国库事务及公家一切款项,但得由度支部配定;大清银行有代国家发行新币的责任,应随时体查市面情形,向度支部请领新币,经度支部核准后,知照造币厂以资流通。这部银行则例几乎将大清银行的掌管完全归于度支部。1908年12月,载泽再上《集中财权并请各省申报发行纸币折》,借助大清银行,以度支部进一步集中国家财政。

与此同时,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先后驾崩,载沣出任摄政王,立即解除了袁世凯的职务,袁世凯称疾告老还乡,光绪末期的这段财政之争最终告一段落。

在度支部护航下,大清银行获得了快速发展。几年后,清民鼎革,新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决定以大清银行为基础,改组成立了中国银行。

文章来源于《英大金融》杂志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交通银行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