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大金融2016年第3期
“十三五”期间,中国的财政政策可能呈现周期性扩张,同时需要从最广义财政口径测度赤字率和债务率。
文 | 高培勇
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致力于匹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立足于发挥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因此,规划“十三五”财政政策时,明确以下一些判断,才能比较清晰地勾画未来五年中国财政政策的走向。
周期性扩张
“十三五”期间,中国要在天地之间寻求通道。所谓“地”就是经济新常态。经济新常态可以从各种角度去归结,但它的主要特征之一在于经济增速趋势性下滑,这条大家都是比较同意的。只是在下滑的速度有多快、能把它控制在什么样的地步这些问题上,大家有不同意见。所谓“天”,就是“十三五”期间必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不仅仅是一个文字的描述,而是有数量指标的。比如说2010年中国GDP是41万亿元,按照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2020年GDP就要达到82万亿元。这一目标没有回旋的空间,必须要完成。如何在经济增速趋势性下滑的现实基础上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面临着很大压力。
现在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短期内是降低经济增速的,因此需要通过扩张需求来提升经济增速。今后五年我们不会谈论财政政策的退出问题,甚至不会谈论财政政策力度减小的问题。
因此,中国的财政政策可能会呈现周期性扩张,而不仅仅是在2016年。从2015年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赤字率,到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16年赤字率提高到3%。这是在目标和现实之间出现巨大差距的背景条件下,不得已而做出的政策性安排。
把公共部门作为整体
财政口径不能局限于一般公共预算,而必须扩张到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运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项在内的所有政府预算。
很多人认为,2015年中国的财政政策不是扩张性的。一般公共预算虽然有财政赤字16200亿元,但是审计署的审计结果表明,如果把政府性基金预算和一般公共预算合并,16200亿元的一般公共预算赤字就被冲销掉了,因为政府性基金预算是盈余的,国有资本预算也是盈余的
此外,机关事业单位握有大量的存款。财政部门认为,机关事业单位都是独立法人,他们的存款也不属于财政部门能掌握的资金。诚然,机关事业单位的资金不少来自市场,但是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来自财政存款转移。财政的计账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现收现付制,另一种是权责发生制。平时都是现收现付制,但是到年底就用权责发生制,把资金打到账户上。经常被提及的“年末突击花钱”,其实不是突击花钱,而是突击拨款。
如果把整个公共部门作为一个整体,它的收支状况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就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过去怎么算赤字率没关系,但现在经济增速下滑,零点几个百分点都要计较,再在这个问题上马马虎虎就说不过去。评判当前的财政收支状况,不能再单单局限于一般公共预算的财政赤字状况,需要从最广义财政口径测度赤字率和债务率。
减税落实不易
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主要就是两类,一类是简政放权,一类是减税。简政放权是政府改革领域的事情,减税属于财政领域。多少年来大家都在提减税,从20世纪90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就开始了。总体来讲减税当然是对的,但是就怕落实,因为不好操作。中国的税收有18个税种,在实施层面减税必须要落实到具体的税种,减什么税需要说清楚。
营业税跟增值税合并也是一种减税,但难度不小。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5月起即将全面实施营改增,这意味着全年减税力度将达到几千亿元,对企业来说是真金白银的支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则可以针对性地向实体经济输血,让更多企业恢复元气。为了弥补降税带来的财政减收,中央决定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以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彰显了政府推进改革的决心与担当,成为中国在经济低迷时期政府采用的重要反周期策略。。
中国的税制结构很失衡,70%的税属于间接税。税改的一个方向是减间接税,同时征直接税,但是房地产税目前为止还没有踪迹。如果没有房产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增加,这个减税能走多远?如果要通过扩大财政赤字换取减税的成功,那么对于赤字能够达到什么样的规模需要仔细量化和认真部署。
地方债务风险
到目前为止地方政府债务究竟是多少,还有不同的统计口径。现在大家关注的只是眼前的偿还问题,逼出了地方债的置换。债务置换的规模如同挤牙膏,2015年年初的时候报了1万亿,后来是2万亿,又增加到3.2万亿,这绝对不会是最后的数字。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恐怕被忽略掉了,那就是利息。财政部门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把利息支出纳入置换范围,否则债务规模就会如同滚雪球般迅速扩大。
目前总体情况是各个地方都不好过,起码有六个省财政收入负增长,难以拿出资金支付利息。这个问题迟早要浮出水面。因此,讨论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要区分整体和各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