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伊坎:“狼王”的世界你不懂

来源:英大金融 2016-03-29 19:03:5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他们就像是狼群,嗅到猎物的气息便闻风而动,一拥而上将其撕个粉碎,再去寻找下一个目标。

2月16日,华尔街“狼王”卡尔•瑟雷安•伊坎(Carl Celian Icahn)度过了自己的80岁生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献上了一份不那么令人称心的“贺礼”:声明其已经将卡尔•伊坎旗下的投资公司IEP加入负面观察名单。理由是近期不断走低的国际石油价格让IEP公司重仓持有的能源和大宗商品类股票价格大幅下挫,投资组合价值快速缩水导致公司经营业绩惨淡,股价在2015年累计下跌了46%。

被列入负面观察清单,意味着IEP公司的信用评级有可能被下调。而该公司目前的信用评级为BBB-,距垃圾级别仅一步之遥。作为公司董事会主席,卡尔•伊坎持有IEP超过90%的股权。如果换作其他人,有足够的理由陷入深深的忧虑之中。但对于卡尔•伊坎,这或许并不是什么大事件。

卡尔•伊坎一直是华尔街最能赚钱的基金经理,除了在2008年因为金融危机影响录得-35.6%的年度最差收益,在其他年份,其投资组合的收益水平均远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在2008年,卡尔•伊坎的个人净资产短暂地下跌到了90亿美元的阶段性低点,随后几年强势反弹,2009~2013年5年收益率达到了225.2%。借助这一成绩,他在2013年年底站上了福布斯富豪榜第10的宝座。

最新的福布斯富豪榜排名显示,卡尔•伊坎净资产为183亿美元,排名全球第40位。在他当前的投资组合中,IEP只是26家公司中的一家,所以对于卡尔•伊坎来讲,IEP股价下跌46%只是意味着他再一次暂时失去了一串数字,谁又能保证他不会在2016年赚回来呢?

成名TWA破产

卡尔•伊坎1936年出生于纽约市皇后区法洛克维的一个中产阶级犹太家庭,早年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哲学学士学位。随后进入纽约大学医学院,在毕业之前选择了退学参军,据他自己说,退学的理由是“不喜欢尸体”。

1961年退役后,25岁的卡尔•伊坎开始了自己的华尔街生涯,在纽约德雷福斯公司做股票经纪人。7年后,他用自己的积蓄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购买了一个交易席位,开始从事无风险套利和期权交易。直到1978年,卡尔•伊坎的金融事业进入转型期。彼时,杠杆收购与垃圾债券开始在华尔街流行,给恶意收购创造了良好的土壤。在一片狂热氛围中,卡尔•伊坎加入了这一新兴投资大军,转型成为一名激进投资者。

在当时,参与恶意收购的激进投资者普遍采用杠杆收购方式买入目标公司的大量股票,甚至取得公司控制权,然后利用股东身份强行改变公司管理结构或经营策略,以达到短期内拉升股价的目的,再择机将股票变现获利。

卡尔•伊坎在这项业务中混得如鱼得水,身价暴涨。但直到盯上环球航空公司(TWA),他才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成名作”。

1984年初,环球公司进行了拆分重组,将利润较高的酒店、餐饮业务剥离,航空业务重组为TWA。在当时的环球公司董事会看来,经营状况欠佳的TWA不大可能成为华尔街的并购目标,因此对公司分散的股权结构未作过多考量。他们不知道的是,TWA正对卡尔•伊坎的胃口。因为经营业绩不佳,TWA股价低廉,大大降低了收购成本;又因为股权分散,便于在二级市场上神不知故不觉地大量买进。

从1984年9月开始,卡尔•伊坎组织财团以不同公司身份频繁地小额买进TWA的股票,每股价格只有10美元。到1985年4月29日,伊坎持有的TWA股票达到流通股的5%,按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规定,他必须在10天内向公众披露股票持有情况。随后,卡尔•伊坎迅速调整战术,通过垃圾债券大量融资,开始疯狂买入,到5月10日公开持股情况时,卡尔•伊坎的持股比例已经增加到21%,并表示将会寻求TWA的控制权。此时,股价升至17~19美元,卡尔•伊坎继续买进。此时才意识到大事不妙的环球公司急忙向纽约联邦法庭起诉卡尔•伊坎,企图阻止他的恶意收购行为。卡尔•伊坎一边同TWA的律师周旋,一边坚持不断增持,到1985年6月持股比例达到32%时,环球公司董事会不得不宣布:TWA即将出卖,但卡尔•伊坎给出的18美元/股的报价不合理,公司将寻求出价更高的潜在购买者,引来诸多追求者。但是到了10月份,卡尔•伊坎已经通过二级市场买入了52%的股份,握有了TWA的控制权。

卡尔•伊坎重组了TWA管理层,自己任董事会主席,并在1988年完成了公司的私有化。随后,他对这家老牌航空公司进行了竭泽而渔式的榨取,先后将几条最赚钱的航空线卖给了竞争对手,为他之后的数笔投资提供了大量现金。1992年1月,背负5.4亿美元债务的TWA最终宣布破产。而据传,卡尔•伊坎在这笔收购案中总共获取了1.5亿美元的利润。

自此,卡尔•伊坎名声大噪,成了华尔街“公司终结者”的代名词。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如果有哪家公司的股票被沃伦•巴菲特选中,公司管理层一定会沾沾自喜,因为这说明他们卓有成效的经营管理获得了这位睿智老人的认可。而如果有哪家公司被卡尔•伊坎相中,那公司管理者们心里可就要犯嘀咕了,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很可能从此“摊上大事儿”了。

激进投资者领袖

就像诸多投资界大佬都有一段关于小时候的传奇故事一样,卡尔•伊坎也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也与金钱有关,却与投资无染。“当我准备申请大学时,老师告诉我‘不要在常春藤大学上花心思了,它们从来没有不在这个地区招生。’(但我不服气)我想尽一切办法联系了所有常春藤大学的董事会,并且获得了所有这些学校的录取资格。最终,我选择了普林斯顿大学。”进入大学后,父亲同意为卡尔•伊坎支付学费,食宿费用必须自理,最初他选择在当地的沙滩俱乐部做服务生,但是很快,他便发现了另外一种赚钱渠道——扑克游戏。“最初,我并不知道怎么玩,很快就出局了,所以在接下来的两周里我阅读了三本关于扑克的书,然后他们就都不是我的对手了……每个夏天我大概可以赢得2000美元,差不过相当于现在的50000美元。”

这些过往被卡尔•伊坎描述得风轻云淡,不过从这段历史中,人们依稀可以辨认出他的性格,以及他后来的投资风格——不是仅仅等待机会,要去创造机会;而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在投资界,卡尔•伊坎向来以精明、无情、激进、作风强硬且不屈不挠著称,他固执且怪异的个性常常让对手们应接不暇。所以当他选择收购一家公司,并对管理层提出自己的经营理念时,大多数人会屈从。偶尔有不屈服的,会采用毒丸计划等一系列手段与他对抗,甚至将他推上法庭,对于这样的管理者,卡尔•伊坎则会想尽一切办法把他踢出公司。

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被卡尔•伊坎“投资”过的企业众多,其中包括很多世界500强企业,如德士古、菲利普石油、时代华纳、摩托罗拉、雅虎、戴尔,等等。他并非每次都大获成功,也不乏投资亏钱的例子,不过这和他辉煌的胜利记录相比都算不得什么。对此,华尔街的评价是“尽管他不是常常都对,但我从不会打赌他会错”。

卡尔•伊坎近期的一笔投资是针对网购巨头易贝(eBay)。在购入了1%的股份之后,他在2014年向易贝董事会提出了让所有人惊掉下巴的建议:将公司最赚钱的PayPal电子支付部门拆分出去。他认为,PayPal成长潜力无限,易贝压制这种潜力,PayPal独立运作可以实现更快增长,让股东获取更大的利益。建议一经提出,便遭到易贝董事会的坚决反对,他们认为PayPal是公司与亚马逊竞争的最有力武器。然而,卡尔•伊坎可不想听那么多理由,他继续买入易贝股票,在电视节目中批评“易贝是我见过的管理最烂的公司”,煽动其他股东与自己一致行动,甚至开始推荐麾下职员进入公司董事会。易贝董事会不想与这个难缠的老头儿起冲突,很快宣布进行50亿美元的股权回购拉升股价,以此来应付卡尔•伊坎对股东们不断增加的影响力,同时希望他获利了结。

他们显然低估了这个投资者的激进程度,卡尔•伊坎继续笼络其他股东对董事会进行施压。最终在2014年9月,易贝董事会被迫宣布分拆PayPal。消息一出,股价大涨,卡尔•伊坎又一次在“斗争”中取得了胜利。

这就是典型的伊坎策略,通过买股获得投票权,要求公司管理层作出改变,并且所有放在台面上的提议都是以股东利益为出发点。这种恶意收购行为在华尔街的名声一直不怎么好,从“秃鹫资本家”“企业掠夺者”这类名号上便可见一斑。他们入股后,常常建议公司采取一些非常规经营手段,如出售公司资产、拆分高增长业务、削减雇员工资等等。这些手段对于短期内提升股价或许有利,但是从公司、旗下员工、乃至股东们的长远利益考虑,或许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因此曾有人这样描述激进投资者:他们就像是狼群,嗅到猎物的气息便闻风而动,一拥而上将其撕个粉碎,再去寻找下一个目标。

美国富有传奇色彩的证券律师、毒丸计划的发明者马蒂•利普顿甚至直言:“(他们)正在掠夺美国企业的方式,只能被视为一种勒索。他们要为美国相当一部分的失业现象以及裹足不前的GDP负责。”

有时并非那么激进

然而,在卡尔•伊坎的投资哲学里,这种论调大错特错。在他看来,他所投资的公司大都是因为经营管理存在问题,导致企业价值被严重低估。他的介入是要帮助这些公司摆脱无能的管理层,提升经营业绩,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确实,虽然曾经出现过TWA破产事件,但在与卡尔•伊坎打过交道的公司中,大多数的投资价值会获得显著提升,以至于“伊坎拉升效应”(指当卡尔•伊坎透露购买了某只股票时,这只股票的价格会立即大幅攀升的现象)目前已经成为了华尔街的一个专有名词。

于是,他坚持己见,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投资行为有什么不妥。而且,他以足够的精明一直坚持到现在,甚至到未来。现如今,在20世纪80年代与卡尔•伊坎“共舞”的投资者中,迈克尔•米尔肯和伊凡•博斯基锒铛入狱,维克多•波斯纳和索尔•斯坦伯格已经谢世,梅书拉姆•瑞克里斯和塞缪尔•贝尔兹伯格早就退隐江湖,而卡尔•伊坎却并没有金盆洗手的意思。当被问及何时退休,他总会回答:“已经有一大票的公司CEO主动提议要给我操办退休派对了。但是我不能忍受自己的余生被消磨在佛罗里达的高尔夫球场上。”

2011年,因为预感到经济形势不乐观,卡尔•伊坎决定退还外部投资者的全部资金。从那以后,他只以自己的资金进行投资。对此,华尔街展现出了一种忧虑情绪,有交易经理表示:“他是有史以来最富有的对冲基金经理;他的地位无比超然,就像是狼群的领袖,没有谁可以对他指手画脚。”他们担心他在随后的投资中会更加激进。

卡尔•伊坎确实有这个资本。最初,他需要利用杠杆来收购公司,后来,在利用外部投资人的资金进行投资的年代,他需要对投资人负责。而现在,他坐拥183亿美元,他的投资公司唯他马首是瞻。

不过,如果梳理卡尔•伊坎的投资记录,就会发现,他并没有“滥用”自己的这项“权力”。或许是恶意收购的名头过于响亮,很容易让人忽略卡尔•伊坎也有其他的投资策略。除了“修理”那些“坏公司”,他也会投资那些价值被低估的“好公司”。对于这些公司的管理层,卡尔•伊坎的面孔要慈祥得多,并非一如既往地要求采取伤筋动骨的改造策略。如果拥有一只很会下蛋的鸡,好好养着它又何妨呢?

2012年11月,卡尔•伊坎购入了奈飞(Netflix)公司10%的股份。奈飞是当时美国最大的付费流媒体播放平台,由于投资者对公司增长前景失去信心,股价表现颓靡,卡尔•伊坎却表示“事实上我有很多策略能帮助这家公司改善营收”。这一度让奈飞的CEO里德•黑斯廷斯相当紧张,在随后拒绝了“将公司出售”的建议后,心中更是忐忑。

卡尔•伊坎的反应却出乎他的意料,不仅容忍他的这次“任性”,暂时搁浅了自己的计划,还多次替奈飞打广告。从后来的结果看,就不得不膜拜卡尔•伊坎的独到眼光了。众所周知,奈飞逐步发展壮大,尤其是在推出了引发轰动的原创剧《纸牌屋》之后,公司股价随着知名度一同飙升。到2015年6月全部清空奈飞股票,卡尔•伊坎在三年时间里大赚了20亿美元。

卡尔•伊坎对苹果公司的蒂姆•库克也是相当的友好。2013年8月,他开始购买苹果公司股票,当时有媒体评价称:“世界上最贪婪的资本家盯上了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期待着一场好戏上演。对于是否要“整”库克这个问题,伊坎的回答是:“蒂姆•库克的商业经营才能出类拔萃。我相信,无论他是否遵从我的提议,他都会把苹果公司经营得非常出色。”作为苹果最积极的啦啦队员,他除了时常要求库克进行更大规模的股票回购,似乎并无意要为难这家“五十年一遇的好公司”。

如果有人想揣测卡尔•伊坎到底是怎么想的,那多半会是徒劳。因为他从来不跟别人商量他想干什么,即使是合作伙伴。1987年,奥利弗•斯通在执导电影《华尔街》时曾去拜见了卡尔•伊坎,于是便有了“如果你想要个朋友,那就去养条狗”这句经典台词,它实际上是出自卡尔•伊坎之口。

在2006年曾经与卡尔•伊坎合作试图收购时代华纳的投资家弗兰克•比昂迪不无感慨地说道:“没人知道他要干什么,也许他只是想玩一把。”

他会快速地利用低买高卖策略赚取收益,也会很有耐心地买断并经营一家并不被外界看好的公司,慢慢等待它升值。

他常常要经过详细分析之后才会采取投资行动,但也会“一时兴起”豪掷2.14亿美元投入一场关于康宝莱公司的“紫禁之巅”逼空大战,原因只是他不喜欢做空者比尔•阿克曼,后者曾经在一场官司中让卡尔•伊坎赔掉了900万美元。

他有一句名言:“我赚了很多钱,这并没有任何错误,这是我想做的事情,这是我正在做的事情,这是我喜欢做的事情。”但是对于已经赚到手的金钱,他又不甚在意。他非常热衷于慈善事业,为学生设立奖学金,为单身孕妇和单身妈妈提供住所,还进行了大量捐赠:母校普林斯顿大学有卡尔•伊坎基因组研究实验室,乔特罗斯玛丽中学有卡尔•伊坎科学中心,西奈山医院有伊坎医学研究所,兰德尔斯岛上有伊坎体育馆……2010年,卡尔•伊坎宣布加入“捐赠誓言”名单,承诺在去世后将超过一半的财富捐赠出去。

就如同华尔街另一位亿万富豪利昂•布莱克所说:“他喜欢赢,喜欢钱,但金钱只不过是显示他发掘价值并赢得胜利的记分卡而已。”他真正在意的,或许只是在投资过程中那种掌控一切的感觉。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