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银行体系推动货币变革,不如说货币变革逆流而上,引发了银行体系的变革。而数字货币能否成为撬动银行体系的支点,要依赖决策层“怎么看”。
文 | 本刊特约记者 王飞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在某种程度上,数字货币就可能是撬动整个银行体系的支点。
今年1月份,央行宣布计划尽快推出数字货币。尽管外界对于数字货币尚未形成完全认识,但几乎可以提前说,这是移动金融快速发展趋势下,或者说是驱使下,才出现的一次重要金融变革。包括英国在内的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考虑实行数字货币的可能性。
至少在北上广深,移动金融的蓬勃发展,催生出令人目眩神迷的支付场景。人们越来越觉得,出门不用带钱包了,纸币好像成了上一代的货币形式。
是否想起比特币?
当我们谈到数字货币的时候,许多人难免会想起比特币。这一方面是因为比特币声名在外,另一方面是,我们其实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数字货币。因此,在谈论一切问题之前,我们必须首先界定:何为数字货币?
2013年10月,中国司法机构首次处理比特币刑事犯罪案件。2013年12月,央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通知,提醒防范比特币风险。之后不久,央行明确,第三方支付公司不得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支付和清算业务,否则按照洗钱处理。
值得寻味的是,2014年,央行成立专门团队,开始着手研究数字货币事宜。不到两年,就正式对外宣布,争取早日发行数字货币。
虽然有分析认为,比特币的风靡一时刺激了决策层的思考,但很难说比特币到底在其中起到多大的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庆将支付宝和财付通的消费行为,看做是一种已经存在的变化,即数字货币对实物货币的取代事实上已经出现了。
2014年初,央行调查统计司官员发文指出,虚拟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文章认为,比特币缺乏国家信用支撑,难以作为本位币履行商品交换媒介职能,同时区分了虚拟货币和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本位币的实现形式,就像纸币一样;而虚拟货币是以独特的货币形态、独立于本位币和替代本位币的面貌出现的。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和交易,都应当遵循传统货币与数字货币一体化的思路,实施同样原则的管理”。监管层的这一表态,既给予市场充分的想象空间,也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有意冷却。第一,数字货币的出现,是对现有货币机制的补充和完善。第二,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和交易,并不会是法外之地。第三,货币形态变化之后,银行体系注定随之发生变动。
对照吴庆的理解和周小川的表态,与其说是银行体系推动货币变革,不如说是货币变革逆流而上,引发了银行体系的变革。因为移动支付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已经超出现行监管体系的想象和应对空间,所以必须出现一种新的应对方式,来重新将其纳入可以控制的发展轨道。虽然周小川说数字货币要和实物货币同原则管理,但这句话应该以动态的眼光看待。一旦数字货币成为官方真正认可并主动推动的产物,传统货币的管理原则注定要成为上一代的东西。
真正的“支点”?
自从移动支付成为舆论的热点话题以来,贩夫走卒也能说个一二三四。这让我们可以确定地说,金融信息化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已经成为当下的现实。正如古人用金银今人用纸币,货币的形态从长时间段来看,一直在微妙地发生变化。数字货币和实物货币相比,直观表现为货币形态的变化,但这能否成为撬动银行体系的支点,的确是一个大问题。
前面已经说到,周小川认为数字货币和实物货币,应该在一个管理规则上运转。尽管并不否认货币生成机制和货币供应量需要调节,但他强调,基于目前的计划,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主要目的是替代实物现金,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成本,提高便利性。在这个过程中,现有的货币政策、货币的供给和创造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都会相应发生变化。只不过,没有时间表。然而,这也并非随波漂流,我们更倾向于认为,成熟的机制或者说各方形成共识的管理办法,尚未形成。
周小川这番表态虽然简洁,但是已经透露出重要信息。数字货币对传统货币的替代,固然不会一蹴而就,也许长期共存十年二十年,但是管理机制却不容分轨,一定会互相影响。从媒体报道和监管表态来看,技术性研究已进入深水期,甚至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因此,这次货币创新,最基础的意义,并不在于说央行会发行一种什么样的数字货币,而是会给出一种什么样的游戏规则。这一规则不仅影响银行体系,而且可能泛化到整个金融系统。
基于这种考虑,有两点格外值得注意:一是货币政策目标。二是现实考量。
数字货币一旦推行,现有关于货币的定义就要发生变化,货币政策不能不受到影响。1970年代以前,美国把通货和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定义为M1,但1980年以后,美国不得不多次重新定义了货币的内涵。既然内涵无法稳定,货币政策也就难以维持,最终必然影响到货币工具。
现实考量方面,主要是因为中国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太大,而市场形势又异常复杂。周小川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如果数字货币重点强调保护个人隐私,可选用区块链技术,人民银行部署了重要力量研究探讨区块链应用技术,但是到目前为止区块链占用资源还是太多,不管是计算资源还是存储资源,应对不了现在的交易规模,未来能不能解决,还要看”。
“还要看”,这三个字就是数字货币的未来。到底是“有戏”,还是“游戏”,既要看金融信息化的进度和速度,也有待甚至是依赖监管层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