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亿用户,400亿交易额 随手记如何用小工具做成大生意?
本报记者 滑明飞 上海报道
近日,国内个人理财应用服务提供商随手科技宣布,旗下“随手记”和“卡牛信用卡管家”的用户已突破2亿,理财产品的月成交额达数十亿元,同比增速超过100倍。这家由一款记账APP起家的创业公司,正在通过业务的延伸,从个人财务中心向个人金融中心升级。
“现在行业几乎都是亏损的,随手科技明年将进入收获期,开始盈利。”7月30日,随手科技CEO谷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互联网金融爆发的早期,市场中不乏打着移动互联网金融旗号的创业者,比如移动P2P、移动理财超市、移动信贷等等。但仅仅两三年的时间,大多数创业者们都没有迈过用户积累沉淀这道坎,更遑论“羊毛出在猪身上”的盈利模式。
从财务到金融
互联网金融大潮一浪热过一浪,各种模式迭出,但目前来看,在眼花缭乱的模式创新之后,除了阿里和腾讯背后的移动互联网金融板块,真正能形成规模用户的平台并不多见。巧合的是,与腾讯同处一城的随手科技,以及与阿里同在杭州的挖财成为少有的移动金融垂直领域的上岸者。7月中,挖财还宣布获得1.3亿美元融资。
谷风坦承,挖财是随手记的竞争对手。但从整个市场角度来看,由记账作为切入口,进而延伸出金融服务的“两步走”商业模式更具生命力。
谷风表示,直接做个人金融,在获取用户方面很吃力;做交易端,用户的使用频次又太低,比如理财产品,用户不可能买了一个理财产品后,还会每日打开APP使用。
因此,随手记一诞生就是一款记账工具,从用户角度而言,这是一个高频次的需求。由此,随手记完成了第一步的用户积累。易观智库发布的2015年第1季度记账理财APP季度监测报告显示,随手记系列产品的活跃指数超过同品类后十位总和,市场份额占比超过60%。
“由高频带动低频,从财务到金融,这是随手科技的逻辑。”谷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本质上而言,这和支付宝、微信支付基于支付完成用户积累后,进而提供金融服务是同一个逻辑。
目前随手科技为用户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理财产品、信贷等。表面来看,这将和支付宝、微信支付这样的巨头形成竞争。但据谷风介绍,无论是产品逻辑,还是用户群体的划分,都有很大不同。
如果说支付宝所针对的人群主要是网购用户,那么随手科技则将这一范围扩大至整个线上线下人群。只要进行消费,无论线上线下,使用什么支付方式,用户只要将财务情况输入或导入随手记,平台都将可以根据这些数据为用户画像,进而推荐相应的金融产品。
同时,在随手科技的理念中,财务工具和金融产品服务又是互为推动的。简而言之,一旦用户购买金融产品,其财务结构就越复杂,从而对财务工具的需求越旺盛,最终通过这种循环模式对用户形成强大的粘性。
2000亿元背后的“卖药”模型
谷风称,公司今年开始发力个人金融,明年将着力发展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来自随手记的数据显示,以随手记生意账本为例,目前使用随手记生意账本管理小微企业的群体已经超过2000万,这个用户群规模已经超过国内所有企业级财务软件厂商历史累计企业数的总和。今年以来,随手记生意账本的活跃保持着高速增长,增幅达40%。
谷风透露,公司可以根据这些企业的财务数据,做一些小微贷款业务。仅以贷款业务这一项估算,若贷款需求经过风控甄别达到15%的转化率,平均每单贷款额为2万元,年均需求1次,就将产生一个600亿元规模的小额信贷市场。如果5%的稳定经营个体商户,平均产生4次经营性贷款,这个市场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并在未来有望成长为千亿规模的信贷市场。
小工具,却在做一个大生意。“我们正在通过生意账本、旅游账本、装修账本、结婚账本、汽车账本等覆盖用户的主要生活财务场景——以财务为中心,一个账本打通一个生活场景,聚拢一个商业模式,形成从单独生活场景内财务到金融服务的闭环。”谷风介绍。
他进一步透露,“未来随手科技还将推出新产品来帮助用户管理所有的投资账户,而这些新产品在底层都是与随手记打通的,可以实现数据同步。在随手记上实现从财务到资产账户的一站式管理,这就是总账模式。”
“金融产品就好比是药品,在整个金融产业链里做最好的医院是这个生意本质。做好医院,你的药品不愁卖,反倒是药品最多的医院并不是一家好医院。而只要你是最好的医院,你卖的药品肯定是最多的。”谷风说。
很显然,在记账财务领域完成跑马圈地的随手科技,已经将下一个目标瞄准流量变现,用谷风的话来说就是,“要做金融连接器”。
谷风告诉记者,今年随手科技平台上金融产品的交易额预计将达到400亿元人民币,2016年的目标是2000亿元,“未来有望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移动端理财产品交易平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