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十三五”: 产业和区域面临双重转型压力
本报记者 李伯牙 北京报道
陕西省近日公布“十三五”规划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建议),提出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未来五年,陕西省年均经济增速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要实现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
作为一个能源产业占支柱地位的西部省份,陕西目前面临经济转型的压力。2014年,陕西完成生产总值1.77万亿元,增速9.7%,虽然高于全国水平,但低于此前预期目标的11%,没能保持这些年来两位数的增长势头。
步入“十三五”,陕西要想保持经济中高速发展,最终和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还面临诸多挑战。
三大板块格局突变
在陕西版的规划建议中预计,该省2015年将实现生产总值1.8万亿元、人均8000美元。今年前三季度,陕西实现生产总值12334.66亿元,同比增长7.6%,这与年初陕西省省长娄勤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10%的目标仍有不小差距。
陕西的区域发展格局分为陕北、关中和陕南三大板块,陕北板块以能源化工为主,其中榆林、延安两个中心城市这些年发展速度都很快。但去年榆林市经济增速从一度20%多降至9%,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只有4.1%。
随着能源经济的不景气,在陕西的三大区域板块中陕北板块失速,陕西省的陕北跨越发展战略也做了调整。
在规划建议中,陕北定位为“转型持续发展”战略。提出陕北要坚持能源和非能源产业并重,加快构建多元化产业结构,发挥好能源化工优势带动作用,积极培育红色旅游、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等产业。
西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永秀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白永秀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陕北转型这个问题十多年前就提出来了,但是这些年来并没有扭转。
对于以制造业为主的关中地区,“十一五”、“十二五”提出的战略分别是率先发展、创新发展,“十三五”则提出关中协同创新发展。提出要发挥西安、咸阳、宝鸡、渭南、杨凌等国家级高新区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各类创新要素集聚共享、协同互动,重点发展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关中区域创新示范带。
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看来,关中除了西安、宝鸡和杨凌之外,其他城市经济实力、产业水平及研发能力都比较弱,要实现创新发展或将面临困难。
对于发展最受限制的南水北调水源地陕南来说,定位也稍有改变,但核心还是绿色发展。此次提出陕南绿色循环发展战略,要求陕南坚持大绿色、大生态、大循环发展理念,培育壮大生态旅游、医药食品、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综合改革示范区。
关中城市群需协调发展
对于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来说,西安可称得上是龙头城市,更是关中城市群以及关天经济区的核心,这些年来不乏国家战略,但是大西安的建设仍面临复杂的问题。
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快关中城市群建设,推进西咸、西铜、西渭一体化,提升宝鸡、渭南、汉中、榆林等城市发展水平。还提出做大西安,完善大西安建设规划等。
不过,要做大西安面临着复杂的行政分割问题。此前围绕着大西安建设,存在着省市共建以谁为主的问题,随着西咸新区的发展,陕西省提出省市共建以省为主。而大西安地区的开发态势也就变成西安选择向北发展,举全市之力打造渭北工业区,咸阳则建设北塬新城,这使得关中城市群的发展缺乏有力的核心。
“十三五”时期,陕西面临的不光是改变旧有偏重的工业结构,改变能源依赖的发展路径问题,在产业转型之外,还面临着区域发展的转型问题,如何真正实现三大板块以及关中城市群内部的协同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陕西的区域发展要找正确的路子,产业发展也要选择好的方向。”陕西省决咨委委员、长安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王圣学表示。
(编辑:吴红缨,如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libo@21jingji.com;wuhy@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