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宇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过去两年的时间里,商品市场的发展非常之大。几乎所有商品价格的上涨都超过了人们的想象,或者能够预测的高点,最明显的商品非原油莫属了。油价超过50美元/桶也早已不是欧佩克的白日梦了,昨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一度突破了70美元/桶的整数关口,现在也很少有人预测油价能够回到40美元/桶。这样的例子在金属、煤炭以及其他能源市场上同样也可以找到。
为何商品价格的上涨如此迅猛突然?从需求方面来看,包括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需求意外强劲,而美国经济显示了强劲增长势头。从供给方面来看,过去几年里,大多数商品的供给能力并没有实实在在的提高。因此,当需求增长维持强势的时间超过预期时,人们突然发现许多商品都出现了供给缺口。于是,供需的微小动态变化就能导致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
现在的问题是,这些商品高企的价格是再接再厉攀登另一个高峰,还是掉头往下?目前市场上有两大对立的观点,而且各自的理由同样具有说服力。一种观点(姑且称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为超级周期主义者)认为,过去并不能预测未来,因为以下几个原因,未来的市场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不能源源不断地满足中国、印度等国需求强劲增长,而美国也面临基础设施周期性更新换代;全球经济增长势头良好,而矿藏资源的勘探不足,不仅不能抑制目前的商品价格升势,而且还可能导致在未来整个商品周期里会出现价格飙升的情况。他们认为,即使目前商品价格处于较高的水平,但是,鉴于未来商品供给短缺情况日益严重,可能这只是商品价格攀上山顶途中的一个“大本营”。
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商品被称谓商品的一个原因就是,当价格上升时,就会有额外的供给增加;当人们将努力降低成本达到提高供给量的目标,需求下降时,市场随之就会出现供给过剩。这种观点认为,商品价格不能长期维持在高位,一旦全球经济增长下滑,商品价格将不可避免地向自然秩序回归。中国目前的需求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其他地区转移来的制造业所导致,一旦中国需求得到满足,而目前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服务部门的发展的印度,不可能接过需求“接力棒”为商品价格上涨提供强大的动力。仅仅就美国国内持续攀升的财长赤字而言,它就不可能在国内基础设施升级上有多大作为。而世界上其他地区,例如欧盟和日本,它们还在经受制造业动荡所带来的阵痛,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自身的问题不断。
我们应该相信谁?价格回归的观点,在每一个理由上都是正确的。周期存在是因为即使价格处于顶部仍然有人看好,而价格处于低谷时仍然有人悲观。因此,即便是一些声誉卓著的大机构,在商品处于历史高位时,也自然会发出惊人之语,称商品市场正处于一个“超级周期”。另一方面,如果看好印度以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前景,那么商品价格整体再上一个台阶也就不那么不切实际了。无论如何,商品市场已进入了一个剧烈波动的时期,投资者对此应该保持足够的警惕。
(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