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黄格斯
为配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央行在8月上旬密集推出了多项发展外汇市场的政策,8月15日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系统正式上线。但半个多月过去了,除四家中资银行和一家外资银行提出过报价外,其它银行仍处于观望之中,而全部成交也只有廖廖几笔,市场常见连续多日无成交局面。远期外汇市场为何出现如此冷清的局面呢?
中资银行:两因素影响参与积极性
已经获得资格的中资银行,参与报价尚算积极,其中工行和建行在系统上线第一天达成了两笔美元/人民币交易,此后,工行还与蒙特利尔银行广州分行(“蒙广行”)成交了一笔500万美元的1个月期美元。但总体而言,中资银行在这项业务上给人一种“蜻蜓点水”的感觉。
中国银行外汇交易员李玉强表示,有两大因素阻碍了中资银行参与远期外汇交易。首先是历史包袱。几家大银行在此前开展的远期结售汇业务中积累的历史头寸,由于缺乏对冲工具,在人民币升值后普遍处于账面亏损状态。如果银行将这些头寸拿到远期市场去平盘,就变成了事实上的亏损,他们中一些人寄希望汇率出现转机,挽回部分损失,故对浮亏变实亏的“止损”操作有所顾虑。因此,一直苦于没有风险转移工具的银行,在对远期交易持欢迎态度的同时,又表现出观望的矛盾心态。此外,部分银行为了回避风险,已悄悄对远期结售汇业务“降温”,这样,对远期交易的需求也有所下降。
其次,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单一也是制约中资银行参与远期交易的原因。目前,各银行的外汇经营模式相似,头寸方向也一致,在对汇率预期存在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找到交易对手比较困难。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参与远期交易的积极性。
外资银行:期待配套细则出台
获批的外资银行中,蒙特利尔银行广州分行近日以其频繁的报价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因此,外资行给人们一种参与远期交易十分活跃的印象,但事实上并不尽然。荷兰银行上海分行的傅清告诉记者,在相关市场细则出台前,外资银行难以大规模参与。外资行目前没有远期结售汇业务,参与远期交易等于投机,规范的银行是不会将自己置于风险之下的。
德累斯顿银行的邵峥嵘也表示,影响外资银行参与远期市场的最主要因素是相关制度细则不明确。她透露,有关细则正处于征求意见之中。邵峥嵘还表示,尽管外资银行对取得业务资格十分积极,但由于目前均没有远期结售汇业务,这使得远期外汇业务成了“无源之水”。因此,邵峥嵘认为,外资银行当务之急是获得远期结售汇业务资格,并将这一业务做起来,否则,就算将远期业务的水管接过来,也会因为没有“水源”而流动不起来。
与其他外资银行的观望态度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蒙广行”在市场上十分活跃,该行是目为止唯一一家参与过报价的外资银行。该行最近几乎天天都出现在报价牌上,在昨日收盘时的四笔报价中,有两笔就是“蒙广行”。对此,一位外资银行交易员表示,在明显难以成交的情况下仍活跃地报价,不排除是追求“广告效应”。“作为大行,在知道不会成交的情况下,我们不会去报价”,这位交易员表示。
业内人士普遍表示,市场推出速度快,银行人员培训等准备工作不充分,各方面配套不完善也是造成远期市场冷清局面的原因。一旦相关配套环境完善,市场将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