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商业评论 - 正文

离好日子还有多远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窦彬 2005-11-03 07:17:1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窦彬  业界对券商处境之艰难有一个形象的说法:“证券公司已经为靓女的大量流失而感到无可奈何。”更加令人悲观的是,2005年很可能将成为券商有史以来最困难的一年,这与如火如荼的股改让市场看到了......
□窦彬
  业界对券商处境之艰难有一个形象的说法:“证券公司已经为靓女的大量流失而感到无可奈何。”更加令人悲观的是,2005年很可能将成为券商有史以来最困难的一年,这与如火如荼的股改让市场看到了未来希望形成了极大反差。于是,券商越来越关心的一个话题就是,离好日子还有多远?
  一个共识是,券商的危局并不是个别的,而是全局性的。权威数据显示,2004年度国内114家证券公司在主承销股票数额与筹资总金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5%和28%的“良好环境”下仍然处境不妙,其利润总额为负149.93亿元,这一数字相当于券商当时净资本总额的两成。那么,在今年这种特殊环境下,特别是新股发行中途告停加上交易量大幅萎缩,种种不利因素集中到一块儿“开会”了,券商的日子就可想而知了。
  令一些券商老总们感到尤其困惑的是,即使证券市场将来进入了新一轮上升景气阶段,如果券商行业的格局仍然没有根本性变化,多数券商恐怕仍然难以彻底复苏。事实上,券商的困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方面,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性改变,所谓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并未让券商获得足够支撑。越来越多的券商意识到,大力发展无风险的中间业务是长久生存之道,但一个客观事实是,高风险的自营业务与资产管理业务仍被不少券商视为赚“大钱”的唯一手段。据了解,一些券商截至目前还寄希望于靠二级市场走好而带动自营业务创收,从而今年能够有个好收成。因此,券商分化在将来必然十分惨烈,多数券商恐怕对市场的好转缺乏充分的准备。
  另一方面,在这四年的股市下跌中,业界所期盼的券商优胜劣汰比想象中的要温柔许多。部分老老实实经营的券商突然发现,“淘而不汰”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市场的激烈竞争程度依旧。因此,从整体上而言,僧多粥少的状况就决定了券商行业从困境中重新崛起所遭遇的困难将比想象中的大得多。以经纪业务为例,在这四年弱市中,营业部的数量继续增加,而客户保证金与资产余额双双大幅下滑,营业部赚钱自然是越来越难了。至于投行业务,保荐人制度的实施既使券商投行“硬”的工资成本大幅上涨,数百人的规模也使整个行业的竞争趋于白热化。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监管部门“分类监管”的思路开始付诸实施,创新券商的业务创新逐步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显然,这将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盈利模式和内控机制的根本转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券商整体脱困需要大牛市,但牛市不可能让所有券商都转危为安。事实证明,一些券商在近几年暴露出的危机恰恰是在牛市之中积蓄而成,只不过是凸显于熊市之时。所以,如果不解决券商们普遍面临的体制问题,尤其是不建立起较为严密的内控机制,不经过脱胎换骨式的重新打造,危机可能随时再现。
  不得不提及的是,证券公司进行必要的信息披露已经进入了议事日程,这将有助于降低行业的风险。过去的经验表明,问题券商很少是从一开始就被发现的,往往其问题都是已经大得无法挽救时才被动发现的。从某种角度看,证券公司同样也是一个公众公司,因为其业务涉及到方方面面,如客户将资金委托给他们。所以,从法制建设的角度出发,应当要求券商公开披露更多信息,让投资者更早地对券商有更多了解,这将有助于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只有这样,券商才能真正迎来好日子。
(证券时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