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钜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宣布,决定自12月28日起上调境内商业银行美元、港币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其中,一年期美元、港币存款利率上限分别提高0.5和0.25个百分点,调整后利率上限分别为3%和2.625%。这是央行今年第五次上调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跟随美国利率的调整节奏,避免出现较大利差引起外币存款的流失,是这次央行利率调整的着眼点。同时,这次利率调整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作用,虽然这并非政策发布的初衷所在。
旨在缩减境内外利差
自去年6月底至今年12月中旬,美联储持续13次加息,联邦基金利率从1%上调至4.25%,香港基准利率也紧随其后上调。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人民银行此次上调外币存款利率,有助于和境外外币利率保持合理的利差关系。
“境内外美元利差不能过大,否则,容易导致国际资本的流出。而国际资本大规模进出某一国家的话,将对该国经济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海通证券分析师李明亮说。他认为,美联储将继续加息一到两次,因此,中国人民银行此次上调美元存款利率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大量美元的流出。天相投资的金融分析师石磊和联合证券分析师张大威也认为,与国际市场特别是美国利率调整步伐保持一致,是此次利率调整的根本动力。
而央行四季度的调查显示,自10月15日起上调美元、港币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后,居民持有美元、港币的信心并未得到增强。储蓄币种选择“美元”的居民人数较上季和上年同期均下降0.7个百分点;选“港币”的居民人数较上季和上年同期均下降0.3个百分点;而选“人民币”的居民人数较上季提高1.3个百分点。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央行继续提升外币存款利率上限的举动,意图并不难理解。
同时,我国自2001年建立了外币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即大额存款利率由双方协商决定,小额存款利率由人民银行根据外币的国际市场利率决定。因此,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变动情况,对小额外币存款利率进行适时调整,也符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
此次美元、港币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减缓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是各界较为关注的问题。“在美国多次加息的情况下,央行此次上调美元存款利率属正常举措。而利率的上调在客观上也起到了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作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指出,上调美元存款利率之后,利差缩减,外币持有者将外币转换为人民币的动力减小,人民币升值压力得到缓解。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也表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仍比较强烈、外币存款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上调境内美元、港币的利率,将提高外币存款收益,稳定外币储蓄,降低在境内持有外币的成本,同时增加外币持有人将外币换为人民币的机会成本,客观上起到限制投资者将美元换为人民币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央行多次微调美元、港币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这体现了央行货币政策正在向追求“艺术性”方向发展,既避免了一次性调整幅度过大可能导致的失衡,又使政策目标能在逐步小幅调整中达成。
(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