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关于吴敬琏“股市论”的争论非常的多,一会儿是《证券市场周刊》的“九大质问”,一会儿是数位经济学名家“股市婴儿说”的反驳,还有其他如“吴敬琏不是股民,无权谈论股市”的奇谈怪论更是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不管你是不是了解吴敬琏本人,认不认可他的经济学素养,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所指出的中国股市不规范、中小股民的利益缺乏保障、黑庄暗箱使金融市场增大风险等等,难道是他老先生在编造事实、别有用心?难道研究证券市场的经济学者无权用他的研究成果指导股市发展,而任由庄家机构与只顾炒股、不做学问的“经济学家们”的投机实践来推进中国经济的市场化?难道打击恶意危害市场的行为还要挑对象时间——小的能打,大的不能打;小的现在打,大的以后再说?
中国股市刚起步,是在探索中发展,摸着石头过河,只经历了10年时间。但这就是容忍违法违规现象继续存在的充分理由?
事实上,一些人——不管是政府官员中的少数害群之马,还是各种各样的庄家机构们,或是与前者密切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济学家,都在利用监管体系尚未完善、监管措施尚未到位的漏洞,利用自身资金、职权或者两者结合的优势,在股市上兴风作浪,一夜暴富者俯拾皆是。
吴敬琏否认建立和运行证券市场对中国经济改革的作用了吗?好像从来没有吧?
吴敬琏代表的是市场大多数人的声音,相信看过央视《经济半小时》“谈话”的朋友,在感受到他一脸平静地接受大家热烈响应的时候,都不会否认这一点。吴敬琏的看法,不过是对那些脱离正常市场经济规则行为的质疑而已,不过是“恨铁不成钢”的良心话,至于引起那么大的愤怒吗?
有些人责怪说吴敬琏的言论打击了股市,让目前的股市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种人一是过分脆弱,二是健忘,三是目光短浅。
不论中外证券市场,因其在经济生活中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监管都是必不可少,而且日益严格规范。监管当中引起股市波动也是市场经济自身规律的一种体现,没必要大惊小怪。要是一有监管、市场一有波动,就神经过敏,大呼受不了,这种承受力上股市来干什么?
其实,对股市风险的提示,可以说是从书本、媒体到散户大厅,无处不在,还时时刻刻,但仍然免不了一些人的健忘,一进入股市就浑然不知还有风险这回事儿了,等风险来临,股票套牢,剩下的就是骂娘的本事,这算什么,难道还不算健忘。
去年那个“长牛”暂时停下了脚步,方向不明、小心观望的人如今占了股民的大多数。且不说大盘连续上涨以来是否在技术上形成深度调整的要求,就算是监管政策是当前股市疲软的一大因素吧,但这种程度的疲软是不是就到了各方所能承受的极限?是不是已经对证券市场进一步的发展造成了新的障碍?依我看,这种担心实属多余。
我们知道市场上凡违规都会造成消极影响,违规的程度与造成的影响是成正比的。规范市场不是停止市场运行,更不是倒退,只有规范了的市场才会发展得更好,而由制止违规带来利益格局调整所造成的市场参与热情减弱毕竟是暂时的,是前进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我们不否认像中科系违规的查处、对郑百文的处理等整顿市场的行为,给市场增添了新的不安,对目前股市造成了明显的影响。这样的市场变化,吴敬琏一个人能造就?其实,从证券市场建立至今所积累种种问题的爆发,才是这次股市波动的根本原因。暗示吴敬琏的言论伤害了“婴儿般的”中国证券市场,除了可笑之外,一是把吴敬琏抬得太高了,二是把指出“病人症状”的“医生”好心当成驴肝肺。
依那些学界泰斗们的看法,他们怀里的这个“婴儿”何时算是“长大成人”?何时不再因他的顽皮幼稚尿裤子让大伙受罪吃亏?
有网友在网上发帖子,猜测五位经济学家是专家的托儿,虽是戏说,也多少反映了群众的立场,但这场争论最后究竟怎么样个了结法,我们还是拭目以待。
最近,原香港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到任中国证监会的消息表明,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监管不会减弱。规范繁荣将是中国证券市场的未来发展的基调,对此,我们应该有信心。(田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