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在节前就稍有萌芽的市场大争论再次升级。随着一些经济学家相继公开表态,这场有中科创业崩盘引发的关于市场多空走向的争论逐步演变为对十年证券市场功过的讨论。
就最近的发展事态来看,这场讨论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这场讨论具有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无论是其此次引起的舆论反响还是其对市场运行本身的影响均是空前的。二是此次讨论“升级”的速度。
这场发源于一月中旬的讨论,先是一些市场的参与者进行辩论,而后在上周,一些经济学家也参与进来,到2月15日,周小川、夏斌等监管官员也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这场讨论有深刻的时代背景
要正确认识这场讨论就必须结合现在的经济环境和证券市场发展阶段,这是这场讨论能够引发并且能够得到市场强烈反响的核心与原因。
我国的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年了,经过了80年代初的农村经济改革,80年代末期的城市经济改革,1993-1994年的高通货膨胀和随后几年的经济相对不景气,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凭自身的资源禀赋所形成的爆发力已经基本耗尽,如果说在1999年年底出现的宏观经济的某些转机要演化为一轮新的经济周期的话,那么这次新经济周期的实质就是我国经济的全面结构性调整。而其核心就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之相关就包括金融机构、证券市场、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调整。新的经济情况要求形成公平、公正和更有效率的制度架构。这对经济体的每个组成部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经济“晴雨表”,证券市场“得风气之先”是极为正常的。可以说,目前的讨论仅仅是这场大调整的“星星之火”。
考虑到这个背景,一些“婴儿论”的说法就明显有失偏颇,如果说在市场发展的初期,在整个市场还缺乏充分的流动性的话,可以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的话,那么在市场本身的规模在逐渐扩大、对国民经济影响日渐加强的背景下,再以“婴儿”视之,就明显的要犯错误。婴儿终归要长大,而且婴儿是不能建设一个国家的。
这场讨论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其实,不论怎样,现在这场日益升级的大争论本身已经说明我国的证券市场已经到了一个结构性调整的时机,而这轮调整的目标就是使市场向着公平、公正的方向前进。现有的风险一定要消除,已经产生的泡沫也一定要挤掉。
具体到今年的市场,目前这种政策重点——从以发展为主转向以规范为主,势必与目前市场的投资理念和游戏规则相互冲撞,这种冲撞的结果就将导致市场的调整。当然,与崩盘这种风险的总爆发相比,目前的调整将变成“股市风险的软着陆”。
从今年的政策走向看,证券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将逐渐加深,原有的一些能够支撑目前高股价的因素将逐一撤去:国有股减持,非流通股数量的减少将从长期角度增加重组的成本;新股发行的市场化将导致一级市场发行市盈率的下降,这无疑对二级市场的高市盈率产生釜底抽薪的作用。
如此,目前的讨论将在长期对中国证券市场产生良性作用,促成真正的“大牛市”,但这种长期的增长将以中期的调整为前提,以市场财富调整为代价。(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