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9月12日消息: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9个早稻主产区抽样调查实割实测推算和4个非主产区的初步统计,200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为3396万吨,比2000年减产356万吨,减9.5%。
据和讯网报道,统计显示,在主产区中减产较多的有:湖南减94万吨、浙江减85万吨、广东减74万吨、广西减45万吨、江西减22万吨、福建减19万吨。
2001年早稻减产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播种面积减少。近年来,由于早籼稻米质差、价格低、效益不好,各早稻主产区的农民开始逐年调减早籼稻的种植面积,早稻退出保护价后,更促使主产区加大了早稻调减的力度。今年全国早稻种植面积为638万公顷,比上年减少54万公顷,减7.8%。早稻产区的种植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减少较多的有:浙江减16万公顷、湖南15万公顷、安徽5万公顷。二是单位面积产量下降。2001年全国早稻每公顷产量为5327公斤,比上年减少102公斤,减1.9%。据反映,早稻孕穗期,部分地区的低温寡照,华南地区的台风及广西等地的暴雨对产量影响较大,“雨打禾花”现象重于上年,后期的高温天气,对产量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各地在大力调减早籼稻面积的同时,优质稻面积增加较多,但优质稻的单产一般说来要比杂交稻和常规稻低。此外,部分农户投入减少、管理粗放和今年病虫害发生面积较大也是单位面积产量下降的原因。